告别纸片人:6大技巧打造立体角色
告别纸片人:6大技巧打造立体角色
角色塑造是写作中最具挑战性但也最令人兴奋的部分之一。如何创造出既有血有肉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角色?这是每个写作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你塑造出更加立体和真实的角色。
说真的,人啊,本来就是复杂的,而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塑造人物,想要既有血有肉又让观众共鸣,那更是个考验。
角色塑造既是写作的乐趣,也让人头疼。你得先想好这角色的成长轨迹、性格、目标,还要“偷偷”加点缺点,显得真实接地气。今天咱们就聊聊,专业编剧都是怎么把角色搞活的。
怎么写出一个立体的角色?
想写出一个丰满、让人信的角色,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塞”进角色里。这么做,既容易理解角色的动机,也能把他们的行为合理化。更重要的是,观众也更容易感同身受。但注意,千万别让角色成了自己的“影子”。
编剧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自己跟角色有情感上的连接。只有这样,观众才会被角色打动。要是编剧都对角色没感觉,角色就容易成了“纸片人”,活在脸谱化里。观众也自然会觉得故事乏味,没得看。
还有一点,得清楚角色“想要啥”。目标是什么?是什么在驱动他?让他非得这么拼命?有个编剧说得好:“写作就是聆听。”角色会一遍遍地告诉你他们是谁。作为编剧,你得保持敏锐,听到他们的“声音”。角色会告诉你他们的需求,而你得负责把这些写下来。
来点实用干货
听完这些分享,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这些怎么用在自己的写作里?下面就是几个直接上手的方法:
从自己的经历中找灵感:很多作家在角色里融入了自己的性格、经历和观察到的东西。这不代表角色就是“作者分身”,而是能更清晰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
每个角色都当主角来写:即使是配角,也要有自己的动机、背景、独特的视角。把每个角色都当成“自己故事里的主角”,这样更有血有肉,显得真实可信。
用冲突定义角色:冲突是戏剧的核心,角色往往通过“对抗”来展现自己。这个对立面可能是人、规则、自身缺陷,甚至过去的阴影。想清楚是什么在阻碍你的角色,冲突才能激发他们的个性。
写得“接地气”:你笔下的角色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别因为剧情把他们“强行安排”。要让他们的行为有依据,显得真实。给角色设优缺点,既有优点也有毛病,他们的动机和行为才合理。
别怕缺点和矛盾:人都是矛盾的,角色也不例外。完美无缺的角色常常让人提不起兴趣,写得真实一点,才能让人看得更带劲。
向真实人物取经:跟角色背景差不多的人聊聊,了解他们的语言、习惯、看世界的方式,能为角色加点人情味。
这些方法只是起点,关键是相信直觉,写出一个你自己都认同的角色。听取反馈,看看观众在哪儿产生共鸣,或者在哪儿觉得出戏。
用你的独特视角去写,保持创作热情,越写越精彩。
本文原文来自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