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江雁容到小燕子:琼瑶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觉醒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4: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江雁容到小燕子:琼瑶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觉醒

01

琼瑶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演变

琼瑶,这位被誉为“爱情教母”的作家,以其独特的婚恋观影响了数代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她的作品在华语文学界和影视界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的浪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琼瑶作品中婚恋观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欣赏、反对到理解的复杂变迁。

实际上,每代人都会带入当时时代的烙印,去看待和解读琼瑶的作品,唯有琼瑶,超越了数个时代,成为祖国大陆及港澳台一个永不磨灭的文化符号。

早期作品:被动等待的传统女性

琼瑶早期创作活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彼时的台湾社会,文化主要围绕官样的“主旋律”展开,没有为私情留下多少空间。社会风气趋于保守,传统婚恋观念仍牢牢盘踞。《窗外》正契合了当时整个社会渴望冲破压制的心理氛围。

在《窗外》里,师生恋禁忌被大胆触碰,女学生江雁容与老师康南的情感炽热而无奈。这段感情最终以悲剧收场,映射出当时社会伦理纲常的不可逾越。江雁容回归家庭既定轨道,被安排相亲、成婚,个人情感渴望被家庭责任、社会眼光迅速压制。

早期琼瑶作品满溢浪漫情愫,男女主角常邂逅于诗意场景,一见钟情很常见,可浪漫背后,是森严婚恋秩序的内化。从性别视角看,女性多处于被动等待、被拯救状态。《梅花烙》里,白吟霜柔弱娇美,身世飘零,爱情是她生命的唯一救赎,她等待皓祯冲破封建门第的阻碍;男性则主导情感走向,皓祯虽抗争,却也是在既定框架下做有限挣扎。这种婚恋观贴合传统男强女弱设定,爱情是女性生活重心,男性负责为爱情、婚姻遮风挡雨,彼时读者沉醉于这般梦幻又虐心的故事,视忠贞不渝、生死相随为至纯爱情范式,为角色流泪同时,加固自身对传统婚恋的尊崇。

这种传统的婚恋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也对现代婚恋观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琼瑶这种“爱情至上”的信条,在对岸文化被压制的特殊时期,无异于精神世界的一剂解药。在那个年代,男看武侠,女看言情,是最好的精神疗愈品。

一方面,它让现代读者看到了封建传统对人性和爱情的压抑,使人们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婚恋环境。例如,现代年轻人在选择伴侣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家庭门第、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严格束缚,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感情和意愿。另一方面,早期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和柔弱,也引发了现代女性的反思。现代女性在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独立和自主,不再愿意成为传统意义上的附属品,而是努力在婚恋关系中实现平等和自我价值。

《还珠格格》后的独立女性形象

随着时代车轮滚入八九十年代,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琼瑶作品婚恋观悄然生变。1998年电视剧《还珠格格》横空出世,小燕子的形象颠覆以往琼瑶女主范式。她活泼莽撞、无拘无束,对爱情并非苦守等待,她与永琪俏皮打趣,两人的爱情成了一场欢乐冒险。紫薇虽仍有传统温婉一面,可在追寻身份与爱情中,也展现出坚韧。这一时期,60岁的琼瑶继续突破自我,在虚构的宫廷背景之下,让主角们追求自由恋爱,对抗太后等权威象征的包办婚姻,让年轻观众看到爱情如何挣脱权力的枷锁,并最终获得圆满的人生。

在婚姻关系塑造上,琼瑶更加注重伴侣间的精神共鸣。《一帘幽梦》里,紫菱不再是困于深闺困于无望三角关系出不来的女子,她与费云帆的爱情跨越年龄差距,因灵魂契合升温。费云帆理解紫菱的才情与梦想,带她畅游世界,书写不一样的浪漫,促使大众反思:婚姻不应只是年貌相当、柴米油盐,精神交流才是长久保鲜剂。传统“搭伙过日子”的婚姻认知遭到强烈冲击,为都市青年男女开启爱情想象的新空间。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观念,借琼瑶剧获得进一步的广泛传播。

改革开放后,琼瑶的言情文学被引进到大陆。彼时大陆的不少文学作品,大多脱离普通人生活,讲究文学的严肃性。言语鲜活、文笔优美流畅的港台通俗文学,对普罗大众有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这一时期的琼瑶作品,愈发注重伴侣间的精神共鸣和相互理解。她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揭示人性的复杂,探索爱情的真谛。她的作品引发了社会对于传统观念的反思,让人们重新审视爱情、婚姻、家庭等重要议题。

02

琼瑶笔下的纯粹爱情观

爱情至上的理念

琼瑶的作品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她笔下的爱情故事,往往超越了现实的束缚,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爱情在琼瑶的作品中,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人物追求和奋斗的动力源泉。无论是《窗外》中江雁容与康南的师生恋,还是《一帘幽梦》中绿萍、紫菱、楚濂、费云翔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都展现了琼瑶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描绘。

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

琼瑶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她笔下的女主角,往往清纯、执着、善良,但又任性、倔强。如《烟雨濛濛》中的陆依萍,她既有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又背负着原生家庭的沉重负担,性格复杂而立体。而男主角则多表现为痴情、外强中干,或苦苦求索、求而不得。这些性格鲜明的角色,使得琼瑶的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现代人对“恋爱脑”的批评

进入 21 世纪,社会多元价值观碰撞,个人主义等观念日益突出,人们对琼瑶的“爱”,有了不同的解读。琼瑶的小说,开始被一部分人冠以“三观不正”“恋爱脑”等负面标签。

琼瑶早期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婚恋观开始遭受批判。曾经《新月格格》中新月以 “真爱” 之名介入他人家庭,被当下观众斥为三观不正。放在过去,其情之痴还能惹几分怜惜,如今却被网友认定是对原配权益的践踏,是美化婚外情。那句“我不是来拆散你们的家庭,我是来加入你们的家庭”,成功地引发群嘲。许多人开始质疑琼瑶过往作品里若干角色为爱情放弃一切的合理性,个人权益被重新摆上婚恋天平,不少现代独立女性不再愿为虚无浪漫“舍本逐末”。

03

琼瑶的个人经历与创作

她自己的爱情选择

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里,讲到还是十几岁的少女时,她就看了很多爱情小说,但对爱情依然懵懵懂懂,于是询问母亲:

“如果有两个男人喜欢我,第一个爱我不深,却非常会表现,随时都能让我快乐。第二个爱我很深,却不会表现,总时弄巧成拙。我应该选哪一个?”

母亲回答:“选第一个。爱是要你感觉自己被爱,第一个就算是假装爱你,假装到你一生都感觉被爱,那么假的就是真的!第二个就算爱你到刻骨铭心,你感觉不到他的爱,那么,真的就是假的!”

的确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太不擅于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让对方感受到爱,即使真的关键时刻能够舍命维护对方,那对方也会离开。毕竟,生死攸关的时候少,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时候多。瞬间的、浓烈的爱意无法抵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爱。

琼瑶在书里说,母亲话的智慧,她到很多年后体会出来。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体会的,但是她后面的选择,的确是按照这个标准做的。

在平鑫涛和琼瑶陷入爱情的时候,即使母亲极度反对,说他“占了便宜还卖乖”、“又要家庭又要儿女又要家庭又要事业”,苦劝女儿“社会残忍、出轨被指责的都是女方而不是男方“,但他让琼瑶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爱给彼此带来的激情、活力、创造力,最终俩人选择了继续走这条注定备受指责的路。

他们在一起的几十年,平鑫涛对琼瑶数十年如一日,细腻体贴无微不至,到了七十岁还会不断地写情书。琼瑶也在他的照顾和激励下,笔耕不辍,创造力迸发,最快的时候5年创作了13部作品,总共六十多部小说,改编电影55部,电视34部,非常高产了。

俩人彼此配合如虎添翼,强强联合,不仅对台湾的出版、电影、电视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两岸的交流,更是走在时代前端,发展出了涉及出版、影视、文化交流等庞大的的商业帝国。

琼瑶选择了爱情,也享受到了徜徉在爱中的、既是生活伴侣又是工作搭档的、高度融合的亲密关系的美妙。他们势均力敌,共同开疆拓土,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成就,这种体验,也是人生的极致了。

母亲爱情观的影响

琼瑶的紫微斗数命盘,天机天梁在辰宫守命

命主为人机警,反应敏捷,头脑聪明,足智多谋,学问广博,对事情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

感情丰富,重情重义,心思非常细腻,对事情具有很强洞察力,也容易因为想太多而变得钻牛角尖。带有点神经质,有时也会较任性,疑惑,猜忌。

喜欢研究深奥的学问,加上做事非常的勤奋,假以时日便有机会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专业人士。

琼瑶命宫中的天机化忌,非常有特点,一是代表头脑思维发育较晚,所以琼瑶小时后数理化学习完全一窍不通,学业赶不上同龄同学,小时侯因为学业问题吞服安眠药,年轻时因为感情问题试图自杀,皆因于此。

二是代表拥有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琼瑶文学不同寻常的独特魅力所在,琼瑶笔下的人物的爱情故事,超越道德超越伦理,就算是见多识广的当代年轻人读起来估计也会感觉三观尽毁。

这种天机化忌的情况,放在普通人身上大概率就会成为别人嘴里的神经病,而琼瑶却阴差阳错的将其化忌为用,创造出了琼瑶文学的言情帝国,琼瑶选择一生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命宫文昌星与迁移宫文曲星配对成双,才华横溢,与生俱来,感情细腻,浪漫幽美。结合官禄宫的右弼化科,借以桃花成名,正好对应琼瑶言情作家的人生经历。

田宅宫左辅右弼来夹,加上坐贵向贵,出生非凡家势显赫。琼瑶的父亲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外公是交通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银行业之父”,叔父是银行行长,伯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姨妈是第一位女外交官和女税务局长,堂舅是北大国学研究院院长。权势能量极大,家势可见非凡。

夫妻宫太阳巨门,火铃来夹。太阳坐入,感情对象比自己年长,琼瑶第一段感情是她的语文老师,两人年龄相差足足20多岁,琼瑶第二任丈夫平鑫涛也比她足足大了10多岁。

巨门坐入,一生感情经历都充满巨大争议,遭受旁人非议,加上火铃来夹,命主以及身边之人,会因这些争议遭受伤害。

作品与个人经历的呼应

琼瑶的年轻时的容颜美丽动人,尤其在她青涩的笑容和纯净的眼神中,足以迷倒众人,甚至被认为是一位潜在的演员。但是,她心中早已种下文学的种子,最终选择了文字而非镜头。她早年间的美丽是不争的事实,但她深知电影与文学的深刻差别,并最终将希望寄托在了文字的世界中。

在一次与好友聚会上,琼瑶产生了转变:她正在为情感而忧虑,而镜头背后难以承受的光芒更让她感到困惑。她深知,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自己的使命是去讲述世间的悲欢离合,正如她在《梅花烙》中所描绘的人物,与自身的纠葛无比契合。显然,她在这一选择中已经成为了她笔下女性角色最初的灵魂。

04

琼瑶作品的跨时代魅力

对传统礼教的反抗

琼瑶小说对封建礼教的突破,在上世纪60、70 年代甚至80年代,都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在当时东亚地区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中,她的作品为人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爱情和平等的渴望。

对现代人情感共鸣的触动

琼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细腻的描绘,成为了华语文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的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真挚,还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跨越时代的女性主义视角

在女性的爱情婚姻与相夫教子深度捆绑的年代,琼瑶作品中具有反抗父权的先锋意识,她是如此强烈地呼唤爱、相信爱。不过,在如今太多人难以相信爱情的情况下,琼瑶却总在一如既往地追逐爱、歌颂爱,“不信者”当然觉得她过时了。尤其琼瑶丈夫平鑫涛的一些“心机”,琼瑶与继子女的一些纷争,更让“明白人”觉得“爱情教母”自身的爱情神话也破碎了嘛,讽刺,“爱情稀缺的年代,还要什么爱情至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脉搏。琼瑶小说对封建礼教的突破,在上世纪60、70 年代甚至80年代,都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在当时东亚地区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中,她的作品为人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爱情和平等的渴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