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携手德林海共建产学研基地,深耕水环境治理
河海大学携手德林海共建产学研基地,深耕水环境治理
近日,河海大学与德林海签订《产学研基地共建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这一合作不仅体现了河海大学在环保领域的科研实力,也展示了其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的决心。
作为我国水文教育和科研的发源地,河海大学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学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首个陆地水文本科专业,1988年即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在水文预报、水资源管理、地下水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水利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近年来,河海大学在环保领域的科研实力持续增强。2023年度,学校牵头获批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涵盖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自然灾害防控、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其中,“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致力于提升重点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则聚焦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河海大学与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例如,与德林海的合作将围绕湖库富营养化治理展开,德林海作为蓝藻治理的头部企业,将与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生态环境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围绕非常规水资源开发、乡村环境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开展研究,并设立开放研究课题,资助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河海大学在环保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更在于其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学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已累计招生63届,培养本科生约7500名,毕业生遍布各大流域机构和水利部门,为国家水利事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展望未来,河海大学将继续秉持“继承与发展”的方针,强化与数字孪生、智慧水利的交叉融合,为国家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