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关注劳工到传播马克思主义,《星期评论》引领民国思想解放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27: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关注劳工到传播马克思主义,《星期评论》引领民国思想解放

1919年6月8日,上海白尔路三益里十七号,一本名为《星期评论》的时政刊物悄然诞生。这本由戴季陶、沈玄庐主编的周刊,以“创造和改造世界”为宗旨,迅速成为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进步报刊之一。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星期评论》不仅记录了社会百态,更引领了诸多社会思潮,堪称当时的“热搜”榜单。

01

创刊背景与宗旨

《星期评论》创刊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1919年6月3日,上海等地工人为抗议政府逮捕爱国学生,声援五四运动,举行爱国大罢工,史称六三运动。这一背景下,《星期评论》应运而生,其发刊词中写道:“合众我众心的思想和意识,就是创造或改造世界的根本……我的国家,处于现在世界的大势该怎么样?处于现在世界的思潮又该怎么样?我就不能不用着我们的思想来创作‘星期评论’,更不能不盼望大家用热心来批评‘星期评论’。”

02

内容特色与重要文章

《星期评论》设有评论、思潮、短评、小说、诗歌等栏目,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对劳工问题的关注。在创刊号中,就推出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聚焦劳工权益和劳动问题。李汉俊在《最近上海的罢工风潮》中,详细描述了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工人权益。在《男女解放》一文中,他又热烈鼓吹妇女解放,倡导性别平等。此外,他还撰写了《强盗阶级底成立》,揭露资产阶级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罪恶。

更值得一提的是,《星期评论》连载了李汉俊的《劳动者与国际运动》,系统介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工人运动的窗口。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引领了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

03

社会影响与历史地位

《星期评论》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广泛,被视为与北京《每周评论》、湖南《湘江评论》齐名的进步报刊。其大力介绍社会主义学说及苏俄情况,报道国内外劳工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指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涉及面广、具有思想深度的文化运动,而《星期评论》正是这场运动的重要载体之一。

然而,由于其进步性和革命性,《星期评论》仅存约半年就被政府查禁。但其影响力并未因此消散,反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改名为《新青年》,继续发挥其进步作用。

04

时代意义与启示

《星期评论》的诞生和发展,正值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时期。北京大学法科教授陈启修在《从“北洋政策”到“西南政策”——从军国主义到文化主义》一文中,就曾使用“新文化运动”一词,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或文化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星期评论》不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还推动了思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如专家所言,新文化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枢纽,而《星期评论》正是这一枢纽中的重要一环。

在今天看来,《星期评论》不仅是一份普通的时政刊物,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思想激荡和社会变迁。它所倡导的“创造和改造世界”的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其发刊词所说:“我们自身应该从精神上打破‘知识阶级’四个字的牢狱,图‘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一致团结,并且一致努力,对于‘体力劳动者’知识上开发做功夫。”这种跨越阶层、团结一致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仍需传承的宝贵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