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洞房风俗,有些庄重典雅有内涵,有些玩灌酒讲粗话闹剧多
不同朝代洞房风俗,有些庄重典雅有内涵,有些玩灌酒讲粗话闹剧多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洞房之夜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婚姻的美好祝愿。从先秦到现代,每个历史时期的洞房风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这场关于洞房风俗的历史之旅。
先秦时期:典雅如一曲清音,思一团弥烛之火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十三年的时候,一场庄重高雅的婚礼于齐国举行。
新娘蒙着红盖头,在高高的新床那儿坐着,面前的几案上有一支小小的熏香在燃着。熏香轻轻晃悠,新房里飘着淡淡的香气。新郎则准备妥当,穿着齐国男子婚礼上最隆重的服饰,就是黑色交领右衽的袍服,腰上系着玉带,头上戴着玄冠,一脸的庄重严肃。
朋友啊,希望你心里有盏明灯,能熬过这漫长的黑夜;希望你眼中有支蜡烛,能温暖你前行的路途。”新郎很郑重地念出了这段婚礼祝词,然后向新娘行了三拜九叩之礼。
那时候的婚礼透着庄重典雅的味道。整整三天蜡烛不灭、三天都不奏乐,整个婚期安安静静的,端庄之中还带着点儿小心翼翼。
在接下来的千百年间,先秦时候的婚礼始终有着这般沉稳且庄严的特质。新婚之夜,更是一次心灵的交融。新人不嬉闹,也不纵情饮酒,就在这不大的新房中,于熏香和烛火里,凭借心灵去跟对方的心灵相触,去领会婚姻这一神圣契约的含义。
就算时间过去很久,如今的年轻男女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仪式之后,还是会在洞房的晚上碰上先人流传下来的那一丝淡淡的熏香,想一团长明的烛火,静静地体会心灵的融合。
西汉时代:喜气洋洋乐调轻快,难掩热闹之下欢欣鼓舞之情
岁月匆匆,一个世纪转瞬即逝,婚俗的旋律也改了样。
公元前 2 年,也就是汉平帝元始二年,长安城传来了一阵婚礼的欢快乐曲声。只瞧见百鼓一块儿响,锣鼓震天响。城东的富商张二家这一天正要把自家的千金嫁给镇南侯府里的郑大夫。这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到处挂着灯笼系着彩绸,格外盛大庄重。
“哈哈哈哈,敬三杯!敬各位!”新郎身着大红的嫁衣,头上戴着高帽,满脸通红,兴高采烈地举着酒杯跟宾客们碰杯痛饮。新娘低着脑袋羞涩地笑了笑,端起装满美酒的玉杯,跟新郎喝了个“交杯酒”。
新婚之夜,男女不再有啥顾忌。新娘摘下盖头跟新郎共享美好时光。洞房里,红烛晃晃悠悠,桌上那一串串葡萄、菠萝、梨子等好吃的,香气诱人,有美酒有美食,欢声笑语不断,到处都是温馨和喜庆。
在之后的汉代,洞房之夜的风俗变得越发喜庆热闹。有歌有舞,男女聚在一块,放开吃喝,开怀畅饮,十分欢乐。新婚的人尽情享受着幸福的洞房之夜。这一晚,特别热闹,到处都是浓浓的喜庆味道。
如今,咱在喜庆的背景音乐里听到那轻松欢快的婚礼进行曲,好像还能隐隐约约闻到遥远汉代洞房里飘出的玉杯美酒的香气。那欢乐的乐声,恰恰是古老洞房之夜的真切呈现。
魏晋南北朝:放荡不羁洞房之夜
时光飞逝,中国到了魏晋南北朝阶段。持续四百多年的战乱致使社会风气有了些松动。在洞房之夜,这个古老的仪式也有了细微的改变。
公元 220 年,也就是魏文帝黄初元年,在河北定州城有又一桩喜事。城北李贵人家的小姐,今天要嫁给邻县县令薛二郎家的儿子。新娘老早就被接到了男方家里,得在男方家过一宿洞房花烛夜。
这天夜里,新郎跟新娘在洞房里呆着呢。没想到,“砰”的一下,门被踹开了,新郎的那几个不咋正经的朋友欢天喜地地冲进来,手里还提着好几坛酒。
“哈哈,刘三毛,咋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儿!喝酒!”带头的花面虎笑着,给新郎猛灌了一大口酒。大伙手忙脚乱地在新房里瞎折腾起来。
新娘可不是那种温柔娴淑的人,她哈哈大笑着,嘴里还骂着脏话,跟花面虎你来我往地吵着。
这一晚,酒流得跟河似的,满是粗俗话语,洞房失去了神圣,新婚之夜简直放纵至极。
当时这种混乱的情况相当常见。不光新郎得被灌酒,新娘也得遭受众人的戏弄。那放荡的氛围跟先人一直遵守的礼数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咱们要是回想当年的洞房花烛夜,可能会想不明白,本来充满神圣和庄重的那一晚,咋就变成这样了。不过呢,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滚,盛到极点会衰落,衰到极点会兴盛,这种荒唐的婚俗肯定没法长久。
唐代以后:五花八门洞房习俗 鲜为人知的婚俗传统
自中国进入唐代开始,在广袤的国土之中,洞房之夜的习俗各式各样,前所未见。有一些少有人知的婚俗传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还很完整。
长江中下游地区:用芳香之物来祛邪,把灾难和晦气都赶走
公元 950 年,也就是南唐保大十四年,江南的翠州城有个好消息传来。当地大户杨家的姑娘杨柔在今天要嫁给邻县头号富翁家的公子哥。翠州城不大,可这场婚事那是相当的热闹。
这天傍晚,杨家的长辈和晚辈把新人送到了新房里。只见新郎拿着一把轻弓,象征性地朝新房的四个角各射了一箭,好像是在用这种神圣的方式把房里的邪气赶跑。在新房当中,长明灯高高地挂着,淡淡的香气到处飘散。
这一连串的仪式,是为了赶走邪气,让新人能幸福又美满。
从那以后过了一个多世纪,一直到宋代,长江中下游那片地方都有差不多这样的婚俗传统。因为要给新房赶走灾祸、除掉晦气,才能吉祥如意。所以各种各样的仪式就出现了,像焚香祈求福气,射箭镇住邪祟,很显然成了当地人觉得洞房里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江苏淮安:言语低俗,混乱不堪
到了公元 1876 年,也就是清德宗光绪二年。这一年,江南若耶县李家的七小姐准备嫁人。李家连着三代都是书香世家,这场婚事那肯定是相当隆重。
这天举行闹洞房仪式,李家找了个能说会道的老阿姨来做主婚人。谁知道这阿姨一张嘴,净是些下流话。新娘的脸被涂得花花绿绿的,打扮得特别花哨。新娘还笑着回应那些难听的荤话,一副放纵的样子。
其他地方的新婚洞房之夜也存在这种有淫词戏谑的闹洞房传统。这种看上去轻浮又荒唐的习俗,其实体现了当地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深深期盼。越是无拘无束地打闹玩乐,就越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守护。淫词戏谑当中蕴含的爱和祝福,也许并不浅呢。
直到现在,咱们还是能从古老的婚俗传统里,体会到先人对后人的那种祝福和期望。在中华这辽阔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婚俗虽说各有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那就是爱和祝福的传递。
个性化婚礼:给老传统赋予新含义
在如今变化很快的时代,传统婚俗的发展还在进行。当下的年轻人着手试着用更丰富多样的办法,给这些古老的习俗赋予新的意思。
2023 年,在上海的一家酒店,城里有名的欧阳某家的独生女欧阳夏之打算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欧阳家连着三代都充满书香气息,祖父和父亲都是文化界的名人。他们这一家人还特别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酒店那无比奢华的总统套房里,洞房之夜有着很有深意的仪式。新人在房间正中央点起了代表真爱永远的蜡烛。整个屋子都飘着淡淡的玫瑰香。新娘把高跟鞋脱掉,跟新郎靠在暖和的壁炉跟前,一同盖上那象征婚姻幸福美满的定制丝绸被子。
这种富有仪式感的婚俗再次展现,带来的不只是奢华的体验,还包含了对中国传统婚俗的传承和弘扬。新人们怀着对古老习俗的敬重,用更前沿时尚的办法把它融入婚礼,让传统的美充满了活力。
文化的跨界交融:不同之美的冲撞
如今这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外洞房婚俗相互融合的情况偶尔也能见到。
2019 年,江苏的生意人林某给自己的独生女林叶办了一场异国风的婚礼,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在新娘林叶和来自瑞士的白人新郎穆勒先生的婚礼现场上,不但有瑞士特色的牛角面包、起司火锅,还融入了中式的茶道表演以及东方式的烛光仪式。
新婚之夜,林叶盖着中式的红盖头,拉着穆勒先生的手,在东方式的烛光里走进婚房。唢呐声悠悠扬扬,中西元素相互融合,古老习俗在现代的呈现充满了多元的美。
当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婚礼这个场合相互交融,不但让仪式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还能让跨文化的年轻夫妻在这样多元共存的一晚,更深入地感受到婚姻这一神圣连接的意义。
结语
如今,由于社会不断变迁和发展,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也有了改变。尊重、平等还有自主的意识慢慢增强。年轻人正通过更平等、更自主的形式给传统婚俗的意义重新下定义。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