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攻克1型糖尿病,干细胞疗法显神威
中国科学家攻克1型糖尿病,干细胞疗法显神威
中国科学家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利用干细胞再生疗法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王树森研究组,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邓宏魁研究组与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并于9月25日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发表。
创新疗法实现功能性治愈
研究团队采用化学重编程技术,将人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进而制备胰岛细胞。随后,将这些胰岛细胞移植给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患者在移植后恢复了内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调控能力。更令人振奋的是,患者在移植75天后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注射治疗,并且这一疗效已持续稳定超过1年。
这一突破性进展为1型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1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如胰岛素注射和降糖药物难以实现精准的血糖调控,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而胰岛移植虽然疗效较好,但受限于胰腺供体短缺,难以广泛应用。
干细胞疗法的优势与前景
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成各种功能细胞的能力,是再生医学领域的“种子细胞”。与传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技术相比,化学重编程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团队通过化学小分子调控手段,成功将人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开辟了人多能干细胞制备的新途径。
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教授表示:“化学重编程技术制备的功能细胞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取得初步成功,这表明化学重编程有望成为高效制备各种功能细胞类型的通用底层技术,为细胞治疗在重大疾病治疗上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为了确保移植细胞的安全可控性,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腹直肌前鞘下移植”方案。与传统移植策略相比,该方案创伤更小、操作更简便,且移植物易于长期追踪观察,必要时可进行移除。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干细胞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还为未来细胞治疗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不仅为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治疗多种重大疾病的有效手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