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魏美玲揭秘中国古典舞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23: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魏美玲揭秘中国古典舞的前世今生

美国威廉玛丽大学教授魏美玲(Emily Wilcox)的著作《革命的身体》(Revolutionary Bodies)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革命时期的历史演变。从1940年代延安文化运动到1949年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中国古典舞在左翼政治理念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魏美玲通过“动觉民族主义”、“民族与区域包容性”、“动态传承”这三个核心理念,揭示了中国古典舞在革命时期的演变。

01

“革命”的身体: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脉络

魏美玲指出,“革命”与“身体”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中密不可分。革命时期,左翼政治理念成为统御整个社会的观念形态,强调平等的政治、群众和民间属性,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秩序的批判。这些政治议程如何体现在舞蹈的身体表达上?或者说,身体在追求民族形式时,革命的理念如何提供了一个文化脉络?这就是《革命的身体》想要考察的核心问题。

魏美玲强调,中国古典舞的多元性体现在地域、民族、不同观点和路线的论争等方面。例如,戴爱莲、吴晓邦、康巴尔汗、梁伦、崔承喜等中国舞创始人,都有重要的海外经历。他们的跨国背景不仅为中国舞的形成注入了国际视野,也促使他们更加重视自身的民族和文化符号。戴爱莲曾批判芭蕾舞和西方现代舞文化中的种族等级体制,转而寻求使用新的动作语汇和审美观念来表现中国舞蹈的未来。

02

从“形式的古典”到“此刻的古典”

进入当代文化语境,中国古典舞面临着转型与再生的新命题。一方面,古典舞创作出现了过度依赖历史符号、追随古风潮流等问题,缺乏与当代生活的深度对接。另一方面,一些积极的创作尝试正在涌现,如《天上月》、《佛窟掠影》等作品,试图在古典精神与当代生活之间建立对话。

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是观察古典舞现状的重要窗口。在已落下帷幕的本届评奖中,一方面,观众从作品绘制的“轶态横出,瑰姿谲起”的动态图景中看到了当下古典舞创作的繁荣,尤其是最终获奖作品,展示了创作者在当代语境中赋予古典舞新的生命与意义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纵观众多参赛作品,也显现出一些长期以来的创作短板:许多作品尽管成功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复现了古代场景、服饰和人物心境,但与当代生活的深层关联却显得不足,暴露出创作表面化的问题。

中国古典舞的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和谐”的追求、对“礼”的崇尚、以及对“虚实相生”的理解上,更体现在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独特态度中,既包含了达观的生命观,如对生死的从容面对、对人生无常的超然体悟,又融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将个体生命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视为终极追求。

魏美玲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古典舞历史发展的全新视角。她强调,中国古典舞在革命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化脉络,不仅塑造了其艺术形式,也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理念。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中国古典舞正面临着如何在追求“当代性”的同时,保留其核心特质的挑战。正如魏美玲所言,我们现在跳的、大家通常认为属于“传统”文化的中国舞种,实际上是“革命”的产物。可以说,正是因为革命的发生,它才会存在,其背后蕴含着非常积极的政治理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