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保障性住房:多地存量房收购项目成果初显
金融赋能保障性住房:多地存量房收购项目成果初显
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近期,多个城市的存量房收购项目纷纷落地,成功筹集了上万套保障性住房。这一政策不仅有效缓解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
金融助力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稳步推进
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近期,重庆、苏州、武汉、郑州、长春、金华、保定、乐山、合肥等多个城市的存量房收购项目纷纷落地,成功筹集了上万套保障性住房.
具体城市的成功案例
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积极作为,牵头发放了 11 亿元的银团贷款,助力地方国有企业收购房企尚未出售的房源。这些房源经改造后成为保障性住房,并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进行配售.
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则向嘉寓公司发放贷款,使其能够收购 1000 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精心设计 “较低租金 + 灵活期限” 等方案,已开业的项目实现了 “满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仅大城市,在人口集中的县域,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项目也得以落地。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共同支持收购了舒城县 685 套公寓以及蒙城县 865 套住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性住房选择.
专家对政策意义的解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的稳步推进,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是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关键环节。借助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来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不但能够加快商品房去库存的速度,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压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住房需求.
政策的具体内容及调整
2024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 3000 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专项用于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但未出售的商品房,将其转化为保障性住房,以此加快商品房去库存的进程.
同年 9 月下旬,人民银行进一步优化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将金融机构发放的符合要求的贷款的再贷款比例从贷款本金的 60% 提高至 100%。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一调整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申请使用再贷款的积极性,推动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低成本的再贷款资金,加速商品房去库存的进程.
政策实施的时间特点
据了解,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按季度申请和发放,与银行贷款实际投放进度相比,存在一到两个季度的时滞。此外,收购存量房需要经过摸排需求、征集房源、明确收购办法、选定收购主体、与房企协商等诸多环节,因此实际落地需要一定的时间.
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影响
董希淼还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使其走上健康稳健发展的轨道,进而为经济的恢复回升筑牢坚实基础。”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提振,整个行业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稳步迈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 10 个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的累计降幅相较于前 9 个月,分别收窄了 1.3 和 1.8 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证明了相关政策的积极成效.
本文原文来自ceqm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