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新研究:降脂黑科技
红曲霉新研究:降脂黑科技
2024年5月,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发表了一篇关于Monacolin K的系统性研究,该研究对12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分析,涉及769名18岁以上的参与者。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补充2-10毫克的Monacolin K,持续12周,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且效果不受剂量和补充时间的影响。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Monacolin K在降脂方面的显著效果,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红曲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红曲是通过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发酵米而成,不仅用作食品着色剂,还在传统中医中被用于促进健康。1979年,日本远藤章教授首次从红曲发酵液中发现并分离得到Monacolin K,这种活性物质具有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美国科学家Goldstein和Brown进一步揭示了Monacolin K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机理,这一发现为医学界对胆固醇代谢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因此获得了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Monacolin K的发现和应用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保健作用和药用方面显示出的潜在价值。它不仅被广泛用于制造降压药,还因为其结晶少、溶解度高的特点,使得红曲产品中的Monacolin K疗效更显著,毒副作用更小。此外,通过对红曲霉的诱变选育和液态发酵工艺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例如,洛伐他汀(Lovastatin),这是第一个被开发出来的属于他汀类(statins)的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洛伐他汀的发现,可以说是在Monacolin K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成果。这些物质还包括Monacolin-K、麦角固醇、γ-氨基丁酸、天然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等红曲菌代谢产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药用价值,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2018年9月,来自意大利和美国的科研团队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探讨了Monacolin K和辅酶Q10在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补充效果。研究招募了104名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代谢综合征受试者,平均年龄57.4岁,其中51%为男性。受试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每天接受含有红曲米和辅酶Q10的营养补充剂治疗,另一组则遵循饮食计划。研究结果显示,补充Monacolin K和辅酶Q10的治疗组在降低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方面效果更显著,且未发现性别差异。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Monacolin K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潜力。
尽管Monacolin K在降脂方面表现出色,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由于Monacolin K与“statin类”降血脂药物的成分相似,与lovastatin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能干扰lovastatin的代谢途径,增强降血脂作用,从而导致肝肾损伤,并增加肌肉病变和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此外,红曲与抗凝血药物(如warfarin)合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与葡萄柚汁同时食用则可能使降血脂有效成分的浓度增加5-20倍,因此需要避免。
2024年3月,日本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导致多人死亡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该事件中,4人死亡,106人住院。虽然红曲色素本身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含有有毒物质桔青霉素。桔青霉素是一种具有较强肾毒性的真菌毒素,可导致肾功能损伤。此外,红曲发酵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有害生物胺,如组胺、酪胺、尸胺和腐胺等,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头痛、心悸、呼吸急促、血压变化、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红曲相关产品时,需要特别关注其安全性,特别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潜在的毒性风险。
红曲霉作为传统中药,在心血管保健方面表现出色,尤其适合高血脂人群。然而,为确保安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并注意潜在的禁忌和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