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农业地膜覆盖技术与春耕备耕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46: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农业地膜覆盖技术与春耕备耕指南

地膜覆盖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明之一,通过提高地温、保持水分、抑制杂草等作用,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自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科学家发明以来,地膜覆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膜覆盖的原理、作用以及不同颜色地膜的特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农业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的发展与原理

地膜覆盖技术最早由日本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最初应用于草莓生产。1978年,中国开始引进并研究这一技术。地膜覆盖通过提高地温、抑制地表水分蒸发、抑草灭草、抑盐保苗、增加冠层下光照均匀程度和增加反射光,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抗御不良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水和养分,促进种子萌发出土、加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延长有效生育期,从而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的良好效果。

一般情况下,地膜覆盖能够使作物生育期平均地温提高3-6℃,增加地积温300℃左右,使0~20 cm 土壤含水量分别高2.6-3. 5个百分点,农田降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塑料地膜的作用

积极作用

  1. 提高土壤温度:有效积温增加,生育期相对延长,提高产量(不同颜色增温效果不同,无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好,银灰色基本不增温)
  2. 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3. 维持土壤结构:保护表土,减轻风、水侵蚀
  4. 保持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5. 改善光照条件:反射阳光
  6. 防止病虫害
  7. 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氮肥挥发,增加微生物活动
  8. 提高作物品质:达到早熟增收
  9. 防旱抗涝
  10. 抑制杂草:黑色地膜效果最好
  11. 抑盐保苗:防止土壤盐渍化
  12. 扩展作物适作区:使各种作物适作区向北推移

消极作用

  1. 塑料薄膜难降解:造成环境污染
  2. 阻碍降水进入:影响土壤通透性
  3. 影响土壤水分渗透
  4. 阻碍水肥运移
  5. 导致土壤板结
  6. 影响作物根系生长

地膜在不同地区的主要功能

  1. 干旱缺水地区:以保水抗旱,提高地温为主
  2. 低温寒冷地方:以提高地温,延长有效生育区为主
  3. 多雨高温地区:以防涝和防止土壤养分淋溶流失为主

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

黑色地膜

夏季高温时,主要用于降温和除草,还有蔬菜的软化栽培。黑色地膜几乎不透光,杂草不能发芽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显著。在阳光照射下。黑色底膜本身增温快,温度高,传给土壤热量少,故用于降温。

乳白色地膜

抑制杂草为主,较好的解决透明地膜覆盖草害严重的问题

银灰色地膜

秋季用于驱蚜虫,防病毒,保墒,除草,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色。反光中带有红外线,对蚜虫有驱避作用,蚜虫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可起到防病毒作用。透光率低,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银黑两面膜

夏秋季高温时,既可以驱蚜防毒,又可降温除草。银灰色面朝上,黑色贴地

黑白两面地膜

主要用于降温除草,且效果比黑色地膜更好。白色朝上,黑色面贴地,白面增加光反射,黑面阻止阳光透射。

绿色地膜

除草为主,增温为辅。对自然光透射有选择性,可抑制杂草叶绿素的形成,热辐射透射率不如乳白色地膜,比黑色更强,故以除草为主,增温为辅。可替代黑色地膜用于春季除草,对茄子、甜椒、草莓等作物也有促进地上部生长和改进品质的作用。但绿色地膜价格较贵,且易老化,使用期缩短,所以可在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上或设施栽培时用于地面覆盖。

无色透明地膜

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此外,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蓝色农膜

蓝色膜的主要特点是保温性能好,在弱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高于普通膜,在强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低于普通膜,保温性能良好。用于水稻育苗,苗壮、根多、成苗率高。用于蔬菜、花生和草莓等作物,能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菌生长,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还可用于蔬菜、棉花、花生、草莓、马铃薯等作物覆盖栽培。

红色地膜

红色地膜比黑色地膜更能刺激作物生长,植物会利用更多的能量进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红色地膜能透射红光,同时可阻挡其它不利于作物生长的色光透过,因此使作物生长旺盛。实践证明,红色农膜能满足水稻、玉米、甜菜等对红光的需要,可使水稻秧苗生长旺盛,甜菜含糖量增加,胡萝卜长得大,韭菜叶宽肉厚、收获期提前。

其他种类的地膜

由于塑料地膜的不可降解性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出于环境保护考虑,还研发了多种新型地膜:

  1. 生物降解地膜:可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降解,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但高成本是制约其推广的主要因素。

  1. 光降解地膜:通过光照的照射降解作用使地膜破碎,通过控制光催化剂,在一年以内,能够有效控制地膜的降解时间,从而满足各种农作物对时间的要求,既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还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1. 渗水地膜:主要运用在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能让水分有效下渗到土壤底部,具有渗水、保水、温湿度调节以及耐用性强等优点。相对于普通地膜来说,渗水地膜能够充分利用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并增强作物生长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大棚覆膜的原理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原理类似于地理教材上的大气受热过程图。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穿过透明的塑料和玻璃材质进入。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这样,温室就可以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源源不断地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这样温度积累后也就起到大棚增温的作用。

春耕备耕正当时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回升,我国从南向北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南方冬油菜正处于现蕾抽薹至开花期,江淮、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开始返青,西南冬小麦已拔节,华南早稻开始育秧,春管春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确保春耕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夯实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基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今年我国春耕播种面积将保持总体稳定,全年立足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为应对近期寒潮天气,各地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加大农资统筹协调力度,分类施策、环环紧扣开展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当前,农业农村部奋战120天夺取夏收粮油丰收行动已启动实施。从田间沟渠清淤疏浚、设施除雪加固,到调剂调运种肥等生产资料;从组织检修、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到因地因苗做好田间管理……放眼广袤田畴,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正细密描绘。

春耕春播从南到北陆续展开

我国每年春耕春播时间主要集中在2至5月,但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各地春播时间不同。华南地区2月下旬开始春播,3月中上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省率先开启早稻插秧。3月下旬到4月上旬,江南、江淮、江汉、云贵川一带及部分西北地区开始春耕。4月中下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开启春播第二轮高潮。5月中上旬,黑龙江开始大豆、水稻播种。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会亭镇北街村农民在麦田里施肥


北大荒农垦集团五大连池农场有限公司进行大田玉米深施肥作业

春耕春播各具特色

虽然都在3月份,但南方北方的春耕备耕工作完全不同,即使是备耕的同一环节,南北方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南方春耕的作物以水稻、蔬菜、水果等为主,备耕时要注意水稻的田间管理,如施肥、中耕、灌溉等;北方春耕的作物则是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备耕时要注意保护春季的绿肥和土壤水分。南方春耕需要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是水稻机械,如插秧机、收割机等;北方春耕需要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是耕种机具,如耕地机、播种机等。南方春季的养殖业以禽畜为主,要注意防范高温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北方春季的养殖业以畜牧为主,要注意防范寒冷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南方春耕的水稻种植需要做好水田的清淤、改良土壤、加强灌溉等工作,以保证稻田水位的稳定和作物的生长发育;北方春耕需要做好土地的耕作、翻晒、破土、中耕等工作,以改善土壤条件和增加作物的产量。

春耕备耕,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关系我国全年的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目前,我国的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地开展。接下来,各地将抓好抢农时、保春种、抗灾害、夺丰收各项措施的落实,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