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推荐:真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推荐:真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汲取了道家思想的精髓,还详细阐述了“真气”这一重要概念。真气被认为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维持及疾病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中的真气养生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哲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升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
真气的概念与地位
在《黄帝内经》中,真气与元气的概念极为相似,甚至可以等同。元气作为万物之本原,具有本原与本体双重属性特征。而真气,则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它贯穿于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主宰着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黄帝内经》认为,真气的盛衰、运动变化主宰了生命过程的始终,并且升降出入为气运动化生万物的基本形式,决定了所有生命的存在与消亡。真气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真气充足则身体强健,真气虚弱则容易生病。
道家的真气养生理论
道家认为,真气是人体能量的基础,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道家炼气法门强调,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其中精为气之母,气为神之形,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道家养生理论认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境界。这个过程需要通过调息、凝神等静功练习,重点是培养和引导真气在体内的运行。
真气养生的具体方法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知识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 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唯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其为“肾间动气”。
入门功法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此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来。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对五官的要求: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耳朵用以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练功须知: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真气的运行不要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功法:第一步是呼气时注意心窝部。方法是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时间上,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反应上,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是气沉丹田。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时间上,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反应是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是意守丹田。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时间上,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完成。反应是丹田热感持续不退,小腹充实饱满,有气力,精神旺盛,食量增加,睡眠安宁,梦减少,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体力增强,性欲旺盛,白发变黑,齿落重生,青春焕发,返老还童。
湛若水的真气修炼观点
湛若水在《道家真气》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真气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他认为,真气是人体能量的基础,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湛若水强调,真气的修炼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他提出,通过调息、凝神等静功练习,重点是培养和引导真气在体内的运行。
湛若水还指出,真气的修炼需要结合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他认为,真气的充足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精神状态,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结语
真气养生法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髓,更融合了道家的养生智慧。通过理解真气的概念和修炼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古老的养生之道。在现代社会,真气养生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精神状态,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让我们一起探索真气养生的奥秘,开启健康生活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