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昌吉州: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1月26日,2024年全国龙头企业进新疆对接活动在昌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其间,20个农业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21.1亿元。其中,9个项目落户昌吉州,签约金额13亿元。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昌吉州在农业领域的吸引力和潜力。
作为新疆的重要地州,昌吉州在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4年前三季度,昌吉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总量居全疆第二;前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昌吉州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昌吉州是全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之一,工业经济呈现“全、大、高”的独特优势。“全”是体系全,全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昌吉州有30个,是全疆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地州。“大”是规模大,2023年昌吉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居全疆首位;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达590家,对全疆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居首位。“高”是质量高,昌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9%、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昌吉州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860.8万千瓦,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新能源项目超4200万千瓦,年内并网规模将突破1500万千瓦。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建成自治区级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项目与新能源装备制造实现“两翼齐飞”。2个万吨级绿氢项目开工建设,算力协同示范区初具规模,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数字经济方面,昌吉州以三大国家级园区为引领,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进25名院士专家,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172家,116项成果获自治区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着力增强高效能,支持企业“智转数改上云”,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8个,企业生产效率极大提升、生产成本有效降低,成功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昌吉州还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依法行政让市场更温暖。昌吉州始终坚持将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涉企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推进柔性执法,让市场主体在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健康成长。
昌吉州党委副书记、州长郑敏表示,昌吉州将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典范地州的目标,以十大典范行动为抓手,聚焦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昌吉所长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更大飞跃。
巍巍天山、河流纵横,这里地形地貌奇特,自然资源丰饶;天山天池风景区、奇台石城子遗址、北庭故城、江布拉克等名胜点缀其间,文化底蕴深厚;全国输变电行业的龙头企业、降解材料产能位居全球前列的新材料企业布局于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连续两年稳居全疆第一,产业基础雄厚。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产业之美,在这里交相辉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三基地一通道”等诸多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
建设典范地州,昌吉州绝非没有压力,但昌吉人更有信心。一方面源于底蕴:作为全疆工业行业最齐全的地州,昌吉州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基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源于底气:昌吉州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行动,277家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州90%以上的社会研发经费投入、41.2%的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成为昌吉州产业链上的创新“精兵”,形成链主企业“头雁领飞”、专精特新企业“强雁高飞”、中小微企业“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今天的昌吉,已建成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制酱番茄、酿酒葡萄生产供应基地,全国第二大现代制种基地、全疆最大的奶源供应基地和世界3个葡萄酒黄金产区之一。拥有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三大国家级园区,是新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州市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昌吉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主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自治区总体工作部署进行战略规划,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昌吉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干回答“发展之问”,用实际行动诠释“典范地州”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