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十三朝古都的文化瑰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三朝古都的文化瑰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馆内珍藏着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等珍贵文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通过参观这些文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此外,博物馆附近还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等美食聚集地,方便游客在饱览历史文化的同时享受地道的西安美食。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造型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形状,银壶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一匹跃然起舞的骏马。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狩猎出行图
1971年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狩猎出行图,高209厘米,通长277.5厘米。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青瓷提梁倒灌壶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的青瓷提梁倒灌壶,高18.3cm,腹径14.3cm。这件提梁倒灌壶是著名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产品。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鹦鹉抬首,展翅,翘尾,栩栩如生。折枝花团围绕着鹦鹉,将器物簇拥而绕,形成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器身其余空白处用鱼子纹填满象征着多子多福。花纹平錾,纹饰鎏金。银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动。
鎏金盗银铜竹节熏炉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的鎏金盗银铜竹节熏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焚香用具。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家。中国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最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三彩骆驼载伎乐俑
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伎乐俑,通高58厘米,驼高48.5厘米。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传神,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有助于我们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尤其是在西域舞乐对内地的影响方面,加深了实感性的了解。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
镶金兽首玛瑙杯
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镶金兽首玛瑙杯,高6.5 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6厘米。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由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宫女图
1960年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士的宫女图,高177厘米,宽198厘米。这幅是绘制在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南侧的《宫女图》,保存最完整也最为动人,是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图中描绘了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她们手捧方盒、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等,在为首女官的引领下款款徐行,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马球图
1971年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马球图,画面高229厘米,宽688厘米。马球图为唐朝的文物,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鎏金鸳鸯莲瓣纹金碗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鸳鸯莲瓣纹金碗。两碗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可能是皇室用酒器,就已出土的唐代金碗而言,这两件唐鸳鸯莲瓣纹金碗是仅见的最富丽堂皇的金碗。
阙楼仪仗图
1971年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阙楼仪仗图,长305厘米,宽298厘米。阙楼仪仗图是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的壁画,这幅图因其能够完整反映出唐代皇家建筑的宏伟姿态,为考古学和建筑学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资料,画师精湛的技艺让它成为唐代壁画中场面最大的传世佳作。然而,这幅珍宝背后是一部令人叹息的皇室悲剧,它的主人,带着无限的遗憾与悔恨,长眠于豪华陵寝之中。仪仗图虽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但整体布局却显得井然有序,阵容严整。画面色彩也艳而不俗,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祀卫鼎
1975年陕西省岐山董家村青铜器窖藏出土的五祀卫鼎,通高37.2厘米,口径32.7厘米,腹深19.3厘米,重11.500千克。五祀卫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客使图
1971年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客使图,高185厘米,宽242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着初唐朝服,呈三角状站立。后面三位,为首一人推断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使节。最后一位应来自中国东北靺鞨族。此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也为研究唐代中外交往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皇后玉玺
1968年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出土的皇后玉玺,边长2.8厘米,高2厘。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1717950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等文物更是举世闻名。
陕西历史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制度,游客需提前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制预约。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交通便利,多路公交车可达,地铁3号线和4号线在大雁塔站设有出口,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博物馆开放时间为9:00-17:30,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参观,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常设展览,包括“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和“唐代壁画珍品馆”。其中,“大唐遗宝”展览汇聚了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珍贵文物,从文化、经济、风俗等方面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时代风貌。而“唐代壁画珍品馆”则展出了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重要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仅是文物收藏和展示的场所,还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展览和教育活动,致力于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近年来,博物馆还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出虚拟展览和在线教育资源,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馆藏文物的魅力。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宝库,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