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3号线西段即将通车,首条“空中地铁”将成城市新地标
沈阳地铁3号线西段即将通车,首条“空中地铁”将成城市新地标
沈阳地铁3号线西段将于近期通车,作为沈阳首条含有高架站的地铁线路,这条“空中地铁”不仅将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也将成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新地标。
线路概况
3号线西段全长23公里,设车站14座,自西向东分别为李达站、铁西汽车工厂站、马贝站、中德大街站、细河悠谷站、翟家站、工业大学站、宁官站、余良站、甘官站、千岛湖街站、南阳湖街站、大通湖街站、南李官站。该线路贯穿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中关村科技创新基地和于洪新城等重点功能区,与铁西宝马东公共交通枢纽实现“零换乘”。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管理
3号线西段在建设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供电系统首次设置中压再生能量回收装置,全年可节约电能约510万kWh。同时,首次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在细河悠谷站至翟家站高架区间安装900㎡光伏板,每年可稳定发电约24万kWh,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环保。
在通信技术领域,3号线首次运用新一代Wi-Fi6技术来承载车地无线和视频监视系统,凭借高速率、低延迟的特性,车地间数据传输将更加快速稳定,控制中心能够实时掌握列车动态,提前准备并高效处理各类运营情况。
智能化管理方面,3号线启用线网指挥中心(COCC),将各线路数据全面接入,实现对地铁线网整体运营状态的精准把控。COCC可实时接收、采集、展示各运营线路的行车信息、客流信息、设备设施状态信息和视频监控画面等,对信息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高效协调指挥地铁线网运营,科学调配资源,实现多专业“协同作战”,更好应对各类运营事件,推动地铁智慧化运营迈上新台阶。
人性化服务设计
3号线西段在服务设计上充分考虑乘客需求。站厅设置玻璃隔断,站台设置全高站台门,并配有空调候车室,可有效阻挡冷空气,为乘客营造较为舒适的乘车环境。车厢内配备可变氛围灯,增添出行活力。进门处扶手杆由传统“单杆”升级为“双杆”设计,可满足多位乘客同时抓握需求,为站立乘客提供更稳固的支撑,提升乘车体验。
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高架线路可能受天气影响的情况,沈阳地铁全方位强化保障措施,与市气象局携手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对高架线路区域的大风、冻雨、暴雪等天气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为行车组织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此外,针对各类情况制定详细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支援队、场段除雪队、高架除雪队等专业队伍,配备了除冰铲、除雪风机等多种设备,开展多次专项演练,确保雨雪天气下地铁运营安全,乘客出行平安。
未来展望
3号线西段的开通只是第一步,东段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虽然东段受东塔机场搬迁影响,部分站点建设暂缓,但目前预计2026年上半年开通初期运营。届时,3号线将全长41公里,贯穿铁西区、和平区、于洪区、沈河区和大东区,成为沈阳东西向的重要交通动脉。
随着3号线西段的即将通车,沈阳地铁运营里程将增至188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这条“空中地铁”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将成为展现沈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