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药防肾损:六类常见伤肾药物需警惕
科学用药防肾损:六类常见伤肾药物需警惕
2024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促进医疗平等,优化用药实践”。专家们提醒,许多常用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草药等都有潜在的肾毒性。为了保护肾脏健康,我们应该科学就医,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这些药物。
常见伤肾药物及其危害
抗生素类
在临床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年患者因为肺部感染,使用了庆大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了少尿、蛋白尿等症状。经过检查,发现其血肌酐升高,确诊为药物性肾损害。医生立即停用庆大霉素,并给予相应的肾脏保护治疗,患者的肾功能才逐渐稳定下来。
头孢菌素类虽然相对安全,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本身肾功能不全且用药剂量过大时,也可能导致肾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像布洛芬,很多人在感冒或关节疼痛时自行服用。有一位年轻女性,因为痛经长期大量服用布洛芬。几个月后,她出现了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肾功能异常。这是因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影响了肾脏的血流灌注,从而导致肾损害。
造影剂
在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时需要使用造影剂。有一位中年男性,在做心脏造影检查后,出现了急性肾损伤。造影剂可引起肾内血管收缩、直接肾小管毒性等,尤其对于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糖尿病或者脱水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造影剂相关的肾损害。
胃药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反酸嗳气胃部不适,经常应用奥美拉唑之类的药物。有一位张先生,50岁,因胃食管反流病长期服用奥美拉唑。最初,他的肾功能正常,但一年后出现了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AIN)。尽管停用了奥美拉唑,但张先生的肾功能未能完全恢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需要定期血液透析治疗。
中草药
① 植物类中药:主要为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药物(如木通)。其他如益母草、苍耳子、天花粉、儿铃、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姑、曼陀罗花、钻地风、防己、苦参、棉花子、腊梅根等。
② 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③ 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霜、砒石、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一位63岁男性患者因连续服用含有全蝎、赤芍、川楝子等中草药,导致急性肾损伤,出现腰部酸痛、尿量减少等症状。其中,全蝎可引起过敏反应并损伤肾脏,赤芍、川楝子等含草酸钙结晶,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有患者因误食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如马兜铃、关木通等),导致肾小管急性或慢性损伤,进而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马兜铃酸是已知的可导致中草药肾病和巴尔干肾病的罪魁祸首。
其他
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金属络合物、麻醉剂、镇痛药等。
如何预防药物性肾损害
- 合理用药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特别是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在开药时会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种类和调整剂量。
- 用药期间监测
对于一些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药物,在用药期间要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如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指标。如果发现指标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避免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
如果必须使用多种药物,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联合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风险。
总之,为了避免药物性肾损伤,大家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肾脏健康,远离药物性肾损害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