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哲川教授揭秘:卓立汉光的科研黑科技
冯哲川教授揭秘:卓立汉光的科研黑科技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冯哲川教授接受了卓立汉光公司的专访,分享了他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冯教授表示,卓立汉光的高性能光谱仪在其研究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助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此外,他还透露了一些尚未公开的科研项目细节,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学术之路:从北大到华科,深耕宽禁带半导体研究
冯哲川教授的学术旅程丰富多彩,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再到亚特兰大的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冯教授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领域深耕多年,对氧化锌、碳化硅等材料体系有着深入的研究。
科研突破:氧化锌、碳化硅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领域,冯教授带领团队在氧化锌和碳化硅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他指出,氧化锌具有超宽的禁带宽度和超高临界击穿场强,是未来大功率应用的理想选择。而碳化硅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表现出色,是电力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黑科技”助力:卓立汉光光谱仪成科研利器
在冯教授的研究工作中,卓立汉光的高性能光谱仪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特别提到了卓立汉光zolix RTS2-FLIM拉曼光谱仪,该仪器具有320mm焦距影像校正单色仪,配备制冷型紫外可见光电倍增管,光谱范围可达185-900nm。冯教授表示,这款光谱仪的高光谱解析度和时间分辨率,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产业化之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谈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冯教授表示,科研人员应当超越单纯追求论文发表的局限,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他分享了自己在广西大学期间,如何通过与卓立汉光合作,推动光电子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国产化趋势:从“跟跑”到“领跑”
冯教授强调,国产科研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他认为,国产仪器企业的目标不仅是跟随国际步伐,更要逐步实现并跑乃至领跑,让“卡脖子”技术成为过去式。冯教授对卓立汉光的各类光谱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公司向海外推广这些产品,以满足全球科研和产业的需求。
未来展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在访谈的最后,冯教授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包括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他还强调了培养工程师文化和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呼吁给予技术支撑人员专门的发展空间。
此次访谈不仅展示了冯教授丰富的科研经历,还揭示了卓立汉光在国产科研设备自主创新之路上取得的重大进展。随着我国对高端科学仪器需求的不断增加,像冯哲川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和像卓立汉光这样的创新企业,必将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