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支?十二地支与生肖五行
什么是地支?十二地支与生肖五行
地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天干一起组成了干支纪年法,用于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地支还与十二生肖、五行等元素相互关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国传统时间记录和象征系统。本文将详细介绍地支的概念及其与生肖、五行的关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传统文化瑰宝。
什么是地支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又称十二支。在中国古代,地支被广泛应用于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将一日分为12个时段,每个时段以一个地支表示,如子时对应23~1时,丑时对应1~3时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则是将冬至所在的月份称为子月,下一个月为丑月,以此类推。地支与十天干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形成六十甲子循环,用于纪年和纪日。
十二地支的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的读音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提到:“五行和天干配合,包涵了这许多,再下来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写作“地枝”,表示干的分叉,其实就是“支”,支持的支。地球本身的作用,亦就是太阳系中,月亮和地球发生的作用,节气的关系作用,后面再详述。”
十二地支与生肖
地支与十二生肖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子对应鼠,丑对应牛,寅对应虎,卯对应兔,辰对应龙,巳对应蛇,午对应马,未对应羊,申对应猴,酉对应鸡,戌对应狗,亥对应猪。古人观察发现,十二生肖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例如,鼠年兴旺的年份,北方的鼠类更多;我国东北地区的虎体型较大且凶猛,因此寅居东北;东南沿海地区被认为是龙的故乡,因此辰居东南方。这些发现揭示了十二生肖与十二方位之间的关系。
十二地支与五行
地支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如下:
-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 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其中,未戌为干土,藏火;丑辰为湿土,藏水。
十二地支藏干的具体对应关系为:
- 子 — 癸
- 丑 — 已癸辛
- 寅 — 甲丙戊
- 卯 — 乙
- 辰 — 戊乙癸
- 巳 — 丙戊庚
- 午 — 丁已
- 未 — 已丁乙
- 申 — 庚壬戊
- 酉 — 辛
- 戌 — 戊辛丁
- 亥 — 壬甲
十二地支与四时方位
地支与四季方位的对应关系如下:
- 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
- 少阳见于寅,壮于卯,衰于辰。寅卯辰属木,司春,为东方。
- 太阳见于巳,壮于午,衰于未。巳午未属火,司夏,为南方。
- 少阴见于申,壮于酉,衰于戌。申酉戌属金,司秋,为西方。
- 太阴见于亥,壮于子,衰于丑。亥子丑属水,司冬,为北方。
十二地支月建
地支与月份的对应关系如下:
- 正月建寅
- 二月建卯
- 三月建辰
- 四月建巳
- 五月建午
- 六月建未
- 七月建申
- 八月建酉
- 九月建戌
- 十月建亥
- 十一月建子
- 十二月建丑
月建以十二节令为准,即立春后寅木当权,惊蛰后卯木执令,清明后辰土值班,其余月份依此类推。
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
地支与一天中的时辰相对应,具体如下:
- 23-1 点为子时
- 1-3 点为丑时
- 3-5 点为寅时
- 5-7 点为卯时
- 7-9 点为辰时
- 9-11 点为巳时
- 11-13 点为午时
- 13-15 点为未时
- 15-17 点为申时
- 17-19 点为酉时
- 19-21 点为戌时
- 21-23 点为亥时
十二地支配人体
地支还与人体部位和脏腑相对应:
- 十二支配身体: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 十二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心包,子为膀胱、三焦。
地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生肖、五行等元素相互关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时间记录和象征系统。通过了解地支的概念及其与生肖、五行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