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学助力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两大新靶点有望带来突破
表观遗传学助力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两大新靶点有望带来突破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可引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等严重疾病。尽管现有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仍存在不少局限性。近年来,表观遗传学药物的出现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带来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活动变化的科学,但这种变化并非由DNA序列本身引起,而是通过其他机制实现的。具体来说,表观遗传学主要关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过程,这些过程能够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分子中添加甲基基团的过程。这种化学修饰可以抑制基因的表达,就像给基因加上了一个“沉默”的标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某些关键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
组蛋白修饰
DNA并不是裸露地存在于细胞核中,而是缠绕在一种叫做组蛋白的蛋白质上。组蛋白的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会影响DNA的紧密程度,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组蛋白修饰的异常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非编码RNA的作用
非编码RNA(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们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调节基因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某些ncRNA的异常表达会促进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
表观遗传学药物的新突破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表观遗传学药物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了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ABCA1-seRNA:调控胆固醇代谢的新发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ABCA1-seRNA的超级增强子来源RNA在胆固醇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ABCA1-seRNA通过与特定蛋白质结合,调控ABCA1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胆固醇的稳态。实验表明,提高ABCA1-seRNA的表达可以改善血脂状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METTL4: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开关”
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则聚焦于一种名为METTL4的甲基转移酶。他们发现,METTL4能够介导线粒体DNA的6mA修饰,这种修饰会损伤线粒体功能并激活炎症小体,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更令人兴奋的是,研究团队还筛选出了一种名为培美曲塞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METTL4的活性,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展望:从实验室到临床
这些突破性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新层面,更为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药物有望通过精准调控基因表达,实现对疾病进程的干预。与传统药物相比,这类药物可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副作用。
当然,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应用还需要经历严格的试验和验证过程。但这些前沿研究无疑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表观遗传学药物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