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朗”行动整治网络“烂梗”,近七成家长担忧影响孩子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8: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朗”行动整治网络“烂梗”,近七成家长担忧影响孩子

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独特产物,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最初的"大虾"、"美眉",到如今的"yyds"、"emo",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那么,网络流行语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01

网络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

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当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人们开始在聊天室、论坛等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为了满足网上聊天的娱乐性和诙谐性等特定需求,特定语言应运而生,并且有了极大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流行语”。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发表于北大核心和CSSCI的论文中包含“网络流行语”的论文有382篇,包含“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论文有165篇,合计547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网络流行语研究的热度和重要性。

02

经典网络流行语大盘点

“city不city”:指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现代化不现代化,也可表达好刺激、好开心的感觉。源自美国博主保保熊的短视频,他用此词来形容中国的现代化和时尚感。

“松弛感”:指面对压力时从容应对、善待自己、不慌张、不焦虑的心理状态。源自一位博主的旁观经历,记录了一家人出门旅游遇到行李被退回却全程气氛松弛的故事。

“硬控”:原本指游戏中使玩家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操控自己角色的一类技能,现也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现象对某人产生强烈吸引力,让人无法转移视线和关注。源自游戏用语,后扩展至社交语境。

“水灵灵地”:多用来形容人漂亮而有精神,也用于形容动植物等润泽、有生气,作为网络流行语,其使用更加灵活多变。出自一位韩国女歌手的话。

“班味”:形容上班后因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关系复杂等而表现出的眼神疲惫、面容憔悴、不修边幅等状态。源自网文《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会改变了》。

“摸鱼”:指不想努力时放松一下的行为。现代网络用语,广泛用于形容工作或学习中的偷懒行为。

03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普及和传播,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尤为显著。

网络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年轻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但与此同时,一些烂俗恶趣味的,甚至隐含暴力、歧视等内容的“烂梗”也悄然滋生,并大有向青少年群体蔓延的趋势。前不久,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进一步分析发现,受访家长对此更为担忧,比例为74.4%。网络“烂梗”泛滥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调查中,受访者将出现词汇乱用(52.5%)及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51.8%)排在前两位。47.6%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网络语言代替正式表达、正式词汇贫乏的情况,42.1%的受访者认为会容易写错字、错词。其他还有:失去对优美语言的鉴赏力和运用能力(41.2%);盲目跟风追热点,影响独立思考能力(37.5%);把时间精力用在网络上,破坏学习兴趣(37.1%);有些“烂梗”具有攻击性,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35.1%);有些网络“烂梗”低俗无意义,影响青少年正确“三观”的养成(31.4%);影响与他人良好沟通和交流的能力(30.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指出,网络“烂梗”的渗透性越来越强,不仅有文字、图片、表情包,有的还渗透到商品中,如文具、书包、文化衫,几乎无孔不入,青少年接触到“烂梗”的机会增多了。另外,从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来看,网络“烂梗”对其有特别的吸引力。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网络“烂梗”可以使他们产生猎奇心理;另外,青少年还特别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同,会不由自主地使用同伴们喜欢的“烂梗”,从而形成“群体狂欢”;有的青少年特别喜欢与众不同、彰显个性,家长和老师说“不可以”的事他们更想去尝试。“青少年群体还面临着学业等方面的压力,网络‘烂梗’常常使他们获得放松。因此,青少年会因为好玩、减压而使用网络‘烂梗’,使网络‘烂梗’在青少年中传播得格外广泛和迅速。”

04

未来展望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其发展和演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遵循着“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成功的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简单易记、情绪感染力强等特点,能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并最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享受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乐趣的同时,避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青少年,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风,学会辨别和筛选网络信息。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求,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同时也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乐趣的同时,避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让网络流行语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