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到新疆:两所学校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
从深圳到新疆:两所学校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和新疆巩留县暨阳中学,两所学校虽地处不同地域,却都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
弘雅小学:科学与劳动的完美融合
弘雅小学创新性地构建了“一核两翼五维”育人体系。“一核”即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两翼”则是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五维”则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个维度。
在这一框架下,学校设计了多个项目式学习课程。例如,在“校园农场”项目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还要亲自动手耕种、浇水、施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暨阳中学:跨学科融合与生涯规划的创新实践
相比之下,巩留县暨阳中学的劳动教育则更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
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日常化劳动教育计划,包括班级卫生打扫、校园环境清洁、餐厅监督服务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例如,在“了解职业”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经营校园花园和菜园,学习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进而了解农业相关职业。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艺社团、果盘展示、园林美化等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此外,学校还巧借“家校社一体化”平台,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资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研学体验。通过“给家人做饭”等家庭劳动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优化了亲子关系。
从实践中成长:两所学校的共同启示
尽管两所学校的劳动教育模式各有侧重,但它们都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几个核心价值:
- 实践育人:通过真实的劳动体验,学生不仅能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 跨学科学习: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艺术等学科融合,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 生涯规划: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劳动,学生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为人生规划奠定基础。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已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弘雅小学和暨阳中学的实践表明,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系统的实施,劳动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更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