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复发率高达70%,科学运动助力降低复发风险
肝癌术后复发率高达70%,科学运动助力降低复发风险
肝癌术后复发率高达70%,如何通过科学运动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是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能增强免疫力、减轻治疗副作用,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无论既往身体素质如何,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从科学且适度的运动中获益。相比久坐不动的肿瘤患者,合理锻炼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运动能增强免疫功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癌症相关性疲乏,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厌食、易饱胀、便秘等副反应。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种被称为“快乐激素”的物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提高患者对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有效的健身运动还能够显著降低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适合肝癌术后的运动方式
传统功法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气血瘀滞是肿瘤重要的致病机理。导引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运动可行气活血,起到扶正祛邪的功效。这些运动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状况,还能调节心理状态,适合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中等强度运动
美国癌症学会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建议,癌症患者适合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跳舞、瑜伽、乒乓球、慢速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高等强度运动
对于体力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高等强度运动,如跳绳、足球、篮球、滑雪、快速骑自行车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强度运动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时间和强度建议
每周至少开展5次中高强度运动,每次约30分钟。由于体力及肿瘤分期不同,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每周至少应进行一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体力不佳者,也可根据自身状态调整休息间隔。
运动强度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一个简单的评估方法是测量心率。建议控制每分钟心率的范围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220-年龄)×50%~(220-年龄)×70%次。例如,一名60岁肿瘤患者运动时的心率范围应控制在80~112次/分。
特殊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突然增加运动量是大忌。运动强调循序渐进。刚开始运动量要小,随着机体功能的改善,运动量可逐渐增加。达到能够适应的强度后,就可维持此水平并坚持锻炼。
运动并非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越好。以身体微微出汗,自我感觉舒适为佳,要避免过度运动。
运动的目的是身心愉悦。对绝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最简单有效的运动就是晚饭后快步走。外出买菜,跟亲友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很好。温情的陪伴是“一剂良药”。
个体化评估,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肿瘤骨转移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风险较高,不宜进行跳舞、球类、田径类等运动,可选择太极拳等健身运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要避免高感染风险的运动如游泳等,也尽量不去环境较为密闭的场馆运动。正在接受放疗的患者,要避免泳池中的含氯消毒剂刺激放射部位的皮肤。血小板降低的患者,要避免肢体碰触的运动。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上肢运动锻炼前,应请医生对上臂情况进行评估。结直肠癌造瘘患者在运动前,建议请医生对造口防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妇科肿瘤患者在运动前,建议请医生对下肢淋巴水肿的情况进行评估,避免举重类运动。置入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要避免做手臂拉伸运动,防止导管滑脱。此外,运动期间若出现任何不适,都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科学的运动康复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改善预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但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恢复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让我们一起科学健身,防止疾病复发,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