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平之战:战国最大规模战役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30: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平之战:战国最大规模战役揭秘

公元前262年,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秦国大将白起率领大军攻占了韩国的上党郡,上党郡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军队在长平接应了这些百姓,这标志着长平之战的序幕正式拉开。

战争初期,赵国任命老将廉颇为前线统帅。廉颇根据战场形势,制定了坚守不出的战略。他依托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百里石长城,构筑了坚固的防线。石长城建筑在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分水岭上,面向秦军的南坡山势陡峻。石长城底宽4米,隔段筑有堡垒,依山势绵延百里,中段有一名为故关的天然隘口,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筑有城门,与长城浑然一体。赵军于百里石长城全线布防,以重点防御故关、韩王山、大粮山,居高临下抵御秦军。《水经注》引《上党记》曰:“秦垒在(长平)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城之左右沿山亘隰,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馀里,悉秦、赵故垒”。秦军进攻受挫,挑衅赵军出长城决战,赵军拒不出战。廉颇统御的二十万赵军在失去重重天险后,终于以坚壁成功遏制了秦军攻势。

然而,廉颇的坚守策略并未能持续多久。赵孝成王对廉颇的消极防御感到不满,加上秦国的反间计,赵王决定撤换廉颇,改由年轻将领赵括接替指挥。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虽然他在军事理论上有一定的造诣,但他缺乏实战经验。赵括上任后,立即改变了廉颇的防守策略,选择主动出击。他率领40万赵军,声势浩大地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国得知赵括任主将后,暗中调白起为秦军主将,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战术。他首先派出一支部队与赵军交战并佯装败退,引诱赵括率军追击。当赵军深入秦军阵地时,白起迅速派出另一支部队截断赵军退路,并命一支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其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为两支孤立的部队。同时,秦昭襄王亲自前往河内郡征发15岁以上的男子前往长平战场,用以围困赵军并切断赵军粮道。

陷入秦军重围的赵军多次突围均未成功,只得固守待援。然而,在赵军被围困46天后,陷入绝境的赵括率领赵军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射杀。随后,40余万赵军投降后被白起坑杀,仅有年龄尚小的240余人被放回赵国。至此,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持续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这场战役共持续了5个月之久,双方投入兵力多达百万之众。最终,秦国以惨胜告终,共歼灭赵军约四十五万人,极大地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日后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赵国则因此战元气大伤,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国内政治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长平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战国时期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转折点。它加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时,这场战役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比拼,更是将领智慧和战略眼光的较量。赵国因轻视实战经验而付出惨重代价,而秦国则通过精妙的战术安排和反间计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长平之战,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其战略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