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水真的能补钙吗?
矿物质水真的能补钙吗?
最近,关于饮用水的健康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专家们指出,水不仅是解渴的工具,还是补充矿物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矿物质水,被认为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钙、镁等矿物质。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的说法。
矿物质水的定义与标准
矿物质水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矿物质的饮用水。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的定义,其他饮用水是以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为水源,仅允许通过脱气、曝气、倾析、过滤、臭氧化作用或紫外线消毒杀菌过程等有限的处理方式,不改变水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的自然来源饮用水,如山泉水;或以自来水为生产用源水,经适当的加工处理,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标准规定),但不得添加糖、甜味剂、香精香料或者其他食品配料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如常见的矿物质水就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需要,添加了适量含镁、钾等矿物质元素的水。
与饮用天然矿泉水相比,矿物质水对水源地没有严格要求,不需要经过地矿部门的勘探评价。而饮用纯净水则是通过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工艺去除水中的所有杂质和矿物质,硬度较低,几乎不含矿物质。
水中钙的吸收机制
钙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还参与血液凝固、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多种生理过程。人体内的钙含量出生时约为28g,成年时达到850~1200g,占体重1.5~2%。钙原子数目仅次于C、H、O、N等四种非金属元素。每千克非脂肪组织中平均约含钙20~25g。体内钙99%以上都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3Ca3(PO4)2·(OH)2]形式存在,少量为无定形钙。后者在婴儿期占较大比例,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其余的1%中,有50%与枸缘酸(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外50%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组成混溶钙池,这部分钙与骨骼钙维持动态平衡,是维持体内正常状态所必需的。体内有相当强大保留钙和维持细胞外液中钙浓度的机制,因为钙生理学功能对生命非常重要,即使当饮食钙严重缺乏或机体发生钙异常丢失时,可通过相同机制使骨脱矿化,以纠正甚至是轻微低钙血症,而保持血钙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水中的钙离子比食物中的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陆军军医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教授舒为群表示,从饮用水中补充矿物离子,其吸收率高达50%-70%,远高于固体食物中的吸收率。这是因为水中的钙离子通常以游离状态存在,可以直接被肠道吸收,而食物中的钙往往与其他物质结合,需要经过消化分解才能被吸收。
矿物质水与补钙的关系
虽然矿物质水中的钙吸收率较高,但其实际补钙效果却有限。这是因为矿物质水中钙的含量通常较低,远低于专门的补钙产品或富含钙质的食物。例如,根据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钙的含量上限为400mg/L,而市面上常见的矿物质水钙含量大多在20-50mg/L之间。这意味着,即使每天饮用2L矿物质水,也只能摄入40-100mg的钙,远远达不到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800-1000mg的标准。
此外,专家还提醒,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矿物质摄入不足。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就曾公开表示,纯净水不适合长期饮用。他指出,纯净水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影响身体健康。这一观点得到了广东省地质技术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邱向荣的认同。邱向荣建议,消费者应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选择不同类型的饮用水,避免长期单一饮用某种水。
饮用水的选择建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选择饮用水呢?专家建议,饮用水的主要功能是补充水分,而不是提供营养。无论是矿物质水、天然矿泉水还是纯净水,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都可以放心饮用。关键是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同时,补充矿物质和钙质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均衡饮食。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等都是优质的钙质来源。通过多样化饮食,可以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其他矿物质,维持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虽然矿物质水中的钙吸收率较高,但其含量有限,不能作为主要的补钙来源。在选择饮用水时,应注重安全性与口感,不必过分追求所谓的“功能性”。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通过食物补充足够的矿物质和钙质,才是维持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