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讲解员与66岁退伍兵:宁夏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10岁小讲解员与66岁退伍兵:宁夏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方面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的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这一伟大历史壮举的胜利结束。80多年后的今天,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走进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这里不仅记录着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展览馆内,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红军在宁夏的故事。驻扎期间,红军战士不仅把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百姓挑水、扫院,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纪念园不远处的“红军寨”,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红军当年的生活。体验式窑洞旅馆、红色主题餐厅、会师湖水上拓展区……这些创新的旅游形式,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游客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传承,将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心中。
在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10岁女孩丁萱正为参观者进行讲解。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这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成为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她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红军的故事,那份认真与投入,让人感受到红色精神在新一代身上的延续。
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66岁的退伍老兵马希伟。作为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成员,他多年来一直义务为参观者讲解红军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每当讲到动情之处,他常常眼含热泪。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感染着每一位听众。
自1995年开始,固原二中的初一、高一新生,会在清明节前夕徒步往返任山河烈士陵园,用这种方式缅怀先烈。这一传统已坚持了29年。学生们在行走中体会信念的力量,在相互鼓励中收获友谊,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的崇高。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红色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体验与真实的感悟。
近年来,宁夏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让革命传统教育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从将台堡到同心县,从展览馆到体验式旅游项目,红色文化正以多种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努力不仅让红色记忆得以传承,更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新的活力。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重温红色记忆,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每一次来到这里,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