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大世界之美:从“老冰”说起
冰雪大世界之美:从“老冰”说起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近日荣获“世界最大冰雪主题乐园”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其成功背后凝聚了几代冰城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从1963年首届冰灯游园会到如今的世界级冰雪艺术盛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不仅展现了中国冰雪艺术的最高水平,还带动了冬季旅游的蓬勃发展。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被认定为“世界最大冰雪主题乐园”,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近年已成为北方冬季冰雪风情的代名词,和必打卡旅游胜地。今冬,璀璨多姿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迎来历史上最多游客,火速出圈,蜚声海内外,并以816682.50平方米的园区面积,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称号。冰城匠人透露,搭建冰雪大世界,整整用了10万立方米,存放了近一年的“老冰”,其中主塑“冰雪之冠”的用量就达到1.3万立方米。而为存放“老冰”,创新使用了传统储冰与现代多层保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储存的冰体,即使在气温超过30℃的盛夏,也能确保冰体不会融化。
“从1963年哈尔滨举办首届冰灯游园会,到诞生于世纪之交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再到今年冰雪艺术的火爆出圈,我感触最深的是,没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冰雪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鑫表示,“一块冰,它没有变过,变的是采集它的人、雕刻它的人。”
直接使工期缩短7天
每年冰雪大世界的搭建都早于采冰期。张鑫说,这是东北地区的一项“黑科技”,从很早开始,家家户户都挖地窖来储存过冬蔬菜,冬季就把从江里取的冰藏在地窖里,既可以为蔬菜保鲜,又能作为取水之用,存储冰块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巧。“今年的冰雪大世界使用了去年存储的冰,用棉被、草席、塑料布、珍珠棉一层层包裹起来,在户外放置了11个月的10万立方米冰块,直接使工期缩短了7天。”
这种存放了近一年的“老冰”不仅能缩短工时,在工匠眼中它们是货真价实的宝贝,是冰雪大世界43米、接近16层楼高的主塑“冰雪之冠”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经过一年放置,冰块会有所蒸发,同时也会变得压缩、更坚硬,密度更大,更有承载力。张鑫告诉记者,“‘冰雪之冠’主塑以及大一些的冰建筑,底层四五行冰都是用老冰垒起来的,保证冰建筑的坚固和结实,上面再用当年的新冰进行垒搭。”
从工种来讲,整个冰雪大世界从最开始的采冰师傅到运输团队,由冰建工人将冰搭建起来,再由油锯手、电工等塑造,最后雕刻师在搭好的冰台上进行雕刻制作出成品。“冰雪大世界的建设过程真的是一幅非常壮观的场景,近万人在冰天雪地里热气腾腾、战天斗地的劳动场景特别令人感动。”张鑫说。
“园区冰建的过程与核心的专家团队亦密不可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的土木学院、分子学院、建筑学院等十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及博士生团队,一同为建造保驾护航。”张鑫说。
主塑代表冰建最高水平
高43米,用冰总量达到1.3万立方米的主塑“冰雪之冠”,是整个园区内最高、单体最大的冰建景观,代表了冰建施工的最高水平。它由钢筋骨架搭建而成,并用水和碎冰将钢筋包裹起来使其隐形,在搭建外围冰墙的过程中,不断向冰建中间空心的部分注入水和碎冰,尽量使巨大的建筑体变成实心,保证其稳定性。
冰雪大世界科技应用
保温技术
在采冰期利用传统储冰与现代多层保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储存冰体,即使在30℃盛夏也不会融化。
光源技术
LED点光源技术可让冰建筑均匀发光,冰雪大世界创新研发定制一种耐低温LED光带,可有效控制散热。
灯光控制
自主研发的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数彩灯的强强组合,灯光随着音乐节拍律动。
信息编程
非线性设计语言进行信息编程,打造非线性冰建造型,赋予冰灯景观像丝带一样的轻盈感。
复合材料
采用复合冰材料,以“复合冰+气膜”技术增加冰的结构强度,打造世界最大冰壳火锅餐厅。
冰雕制作冷知识
图:采冰人凿冰。/受访者供图
1 松花江的厚冰是重要建筑材料,且冰面要结到32厘米厚,是因为后期还要刨去2厘米的表面碎屑,保证冰块晶莹剔透。
2 采冰人先用机器设备在江面上画出一道道线,将冰面切割成一个个3米×2米的小块,然后依靠人力用冰凿在切线处钻出小坑,再施以巧劲,冰块应声开裂。
3 冰雪大世界建筑工地施工条件比一般土建工地更为艰苦,要先搭好钢架,再对冰块进行切割、打磨、运送。
4 冰块与冰块的拼接、黏合,用的不是水泥砂浆,而是用水将冰块牢牢黏合。每往上垒一层,都要开槽加灯带。
5 用机器直接切割冰块成形,误差不会超过1毫米。气膜建筑等新科技的运用,让冰建挑战传统建筑做不到的造型和功能。
实践创新|与冰雪节同龄 85后专家塑造奇观
张鑫指导在哈尔滨研学的南方小朋友体验冰雕创作。
1985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诞生,同年张鑫出生在哈尔滨。与哈尔滨的冰雪艺术共同成长的张鑫,也见证了哈尔滨冰雪艺术的发展。从小时候用碗用盆冻冰灯,而后学习雕塑艺术尝试冰雕雪雕,再到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冰雕比赛,张鑫不仅开拓了视野,更是将更新的理念和创意付诸实践。
“随着接触冰雕行业越来越深入,我发现哈尔滨的冰雕越雕越小,原因很简单,因为用来雕刻作品的整块冰就是固定的厚度和尺寸。”张鑫说,一次国外之旅时,看到冰雕作品打破了冰块的规格界限,进行了拼接延伸,如同乐高玩具一样,可以搭建成很大的造型。这在他心中埋下了创意的种子。
助力起草4规范标准细则
2017年,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冰雪雕塑艺术委员会成立,张鑫助力起草了4项规范标准及细则,包括建造的工艺及评判体系,为黑龙江整体冰雪艺术的提升,乃至中国的冰雪艺术提升,起到了引领作用。
如今张鑫的梦想得已实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创造基本都采用了冰块叠加再加以雕刻的工艺模式。今年冰雪大世界的主塑周边,由张鑫独自操刀雕刻而成的冰雕作品“雪域高原上的祈福”引来众多游客的围观打卡。“整个作品寓意着生活平稳,快乐幸福,有吉祥祈福的美好寓意。很多游人特别喜欢这件冰雕,他们觉得这件作品的创意与冰的剔透相结合,带给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张鑫说。
自主研发|“透明冰”面世 冰雕“藏”鱼看得见
除了持续呈现高端精美的冰雪艺术外,哈尔滨的高校亦在冰雪领域大做文章,增进学生和社会对冰雪的认识和理解。日前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哈尔滨工程大学冰雪艺术工坊师生创作的雪雕作品《童话》一举获得特等奖殊荣。
“冰雪艺术工坊是2009年创立的,由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师带队,发展本专业的学生体验和传承冰雪技术。”冰雪艺术工坊队长宋铭宇表示,除了雪雕外,在没有雪的夏季,团队仍坚持开展对透明冰的研发工作,即通过模具塑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将普通的自来水冻结成无气泡、完全透明的“透明冰”,即可实现日常应用,亦可制成有噱头的“夹心”冰雕艺术。
前两年哈尔滨冰雕里有鱼的趣闻一经曝光,很多商户一下子找到了营销方向,但是普通结成的冰里会有没散尽的气泡等冰痕,里面冻的东西往往看不清。哈工程团队用“透明冰”技术解决了问题,目前这项专利技术已经落地转化。“像酒吧、高端餐厅都会需要这样的冰,一般酒吧都用存放很久的老冰来手工凿出形状,有了这项技术,可以定制不同形状的模具,满足更多场景需求。”宋铭宇说。
雕刻浪漫|变“废”为宝 打造1000克拉“大钻戒”
图:张鑫的学生打造的“大钻戒”。
“我们在冰雪大世界大滑梯下面开设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冰雪研学基地,带领学校雕塑系冰雪雕塑专业的学生现场指导游客体验亲手雕刻冰雕,体验的游人好评如潮,非常火爆。”张鑫告诉记者,除了在冰雪大世界开设体验馆外,师生们更是在松花江畔的“钻石海”为天南海北的游客们雕刻浪漫。
一块块形状不规则、体量较小,被采冰人弃用的“废冰”,在学生们手中变废为宝——1000克拉的大钻戒、可爱的小动物、萌趣的卡通人物等袖珍冰雕频频刷爆热搜。“喜欢什么告诉我们,师大学子给你雕!”一声声古道热肠下,各地游客纷纷迷失在冰雪艺术中。
张鑫一共准备了300多件小巧可爱的冰雕作品,一件不剩的被游客打包带走。张鑫说,今年学校还创新推出了冰版画的体验项目,并接待了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学生,他们感觉都非常新奇,经过教学和实践,都带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冰拓画艺术品,成就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