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爆炸事故频发,氧气乙炔瓶安全使用规范再强调
建筑工地爆炸事故频发,氧气乙炔瓶安全使用规范再强调
2024年7月,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严重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经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安全距离不足,引发爆炸。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提醒我们在施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氧气乙炔瓶的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距离与储存要求
在施工现场,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关键。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氧气乙炔瓶在使用时必须直立放置并采取防倾倒措施,避免碰撞、敲打和高温环境。此外,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5米,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
储存充气气瓶的单位应当有专用仓库存放气瓶。气瓶仓库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气瓶存放数量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使用乙炔气瓶的现场,乙炔气的存储不得超过30m³(相当于5瓶,指公称容积为40L的乙炔瓶),乙炔气的储存量超过30m³时,应用非燃烧材料隔离出单独的储存间,其中一面应为固定墙壁。乙炔气的储存量超过240m³(相当40瓶)时,应建造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存储仓库,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否则应以防火墙隔开。
使用注意事项
乙炔瓶必须直立放置,这是因为在乙炔瓶中装有填料和溶剂(丙酮),卧放使用时,丙酮易随乙炔气流出,不仅增加丙酮的消耗量,还会降低燃烧温度而影响使用,同时会产生回火而引发乙炔瓶爆炸事故。钢瓶中的乙炔在压力下溶解在丙酮溶剂中。开启阀门,压力减小,溶解的乙炔变成气体放出。乙炔气瓶横放有可能导致丙酮流出,溶解于丙酮中的乙炔会快速挥发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3%-72.3%(vol),最小引燃能量:0.019mJ,遇明火、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不仅增加丙酮的消耗量,还会降低燃烧温度而影响使用,同时会产生回火而引发乙炔瓶爆炸事故;另压力会将溶剂和溶解的乙炔都吹出来,会导致乙炔压力升高爆炸。
乙炔瓶卧放时,易滚动,瓶与瓶、瓶与其它物体易受到撞击,形成激发能源,导致乙炔瓶事故的发生。乙炔瓶配有防震胶圈,其目的是防止在装卸、运输、使用中相互碰撞。胶圈是绝缘材料,卧放即等于乙炔瓶放在电绝缘体上,致使气瓶上产生的静电不能向大地扩散,聚集在瓶体上,易产生静电火花,当有乙炔气泄漏时,极易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使用时乙炔瓶瓶阀上装有减压器、阻火器、连接有胶管,因卧放易滚动,滚动时易损坏减压器、阻火器或拉脱胶管,造成乙炔气向外泄放,导致燃烧爆炸。
乙炔瓶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对已卧放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十五分钟后,再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乙炔气瓶使用压力不超过0.05MPa,输气流量不应超过1.5-2.0米³/时·瓶。乙炔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与明火的距离要大于10米(高空作业时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乙炔气瓶在使用现场或班组小库内储量不得超过5瓶,储存乙炔瓶时,乙炔瓶应直立,并必须采取防止倾斜的措施。严禁与氯气、氧气瓶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同间储存。
定期检测与维护
气瓶的定期检测是确保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应每二年检验一次;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应每三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应每五年检验一次;低温绝热气瓶应每三年检验一次。
在日常使用中,应定期检查气瓶的外观、阀门、压力表等关键部位,确保无泄漏、无损伤。使用前应检查气瓶的检验合格标志,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应急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瓶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迅速将气瓶移至安全地点,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对于乙炔瓶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通风散气,避免明火和静电。如无法控制泄漏,应立即报警并疏散人员。
安全无小事,生命重于泰山。严格遵守氧气乙炔瓶的安全操作规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共同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