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湖北美院副教授程国栋揭秘“蒲团松”:一个黄山视觉文化标本的创生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4: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湖北美院副教授程国栋揭秘“蒲团松”:一个黄山视觉文化标本的创生

5月25日,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程国栋在第五届昙华林美术史论坛上发表题为《“蒲团松”入画史——一个黄山视觉文化标本的创生》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蒲团松”这一自然景观如何演变为视觉文化符号的过程,揭示了一个黄山视觉文化标本的创生历程。

本次论坛以“20世纪的旅行与视觉文化”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海内外高校、学术期刊、科研院所、美术馆的19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多角度的学术讨论。论坛共设四场主题报告及评议,程国栋的报告是第三场“名胜:媒介、传播与想象”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团松”是黄山众多奇松中的一株,其形态独特,形似蒲团,因此得名。程国栋的研究聚焦于“蒲团松”如何从一个自然景观转变为视觉文化符号,进而成为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他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图像资料和实地考察,揭示了“蒲团松”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的特殊地位。

程国栋指出,“蒲团松”之所以能够成为视觉文化标本,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1. 自然特征:“蒲团松”的独特形态使其在众多黄山松中脱颖而出,成为画家和摄影师青睐的对象。
  2. 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长寿,而“蒲团”则与佛教文化相关联,赋予了“蒲团松”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媒介传播:20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和旅游文化的兴起,“蒲团松”的形象通过照片、明信片、画册等媒介广泛传播,逐渐成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4. 艺术创作:众多艺术家以“蒲团松”为题材进行创作,包括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化符号的地位。

程国栋的研究不仅展示了“蒲团松”入画史的具体过程,还揭示了自然景观如何在人类文化活动中被赋予意义,最终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对于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的自然与文化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程国栋的报告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他的研究不仅展示了20世纪旅行与视觉文化的独特视角,还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了湖北美术学院在美术史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影响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