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爱情的哲学:八位思想家的爱欲之思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1: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爱情的哲学:八位思想家的爱欲之思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就引发了无数哲学家的思考和探讨。从悲观主义到存在主义,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不同的哲学家对爱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8位著名哲学家的爱情观,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复杂而美好的情感的。

叔本华:性爱是充满敌意的魔鬼

叔本华,一位悲观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他将性爱比作一个充满敌意的魔鬼,认为性欲是生命意志最坚决的表现。一方面,性欲的不断膨胀让人不断处在寻找性欲对象的状态里,身体的饥渴也会让自身处于痛苦中;另一方面,即使性欲的满足能让人获得短暂的身体快感,但这也带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生殖活动。新生命的诞生也意味着这新生命要开启一趟新的痛苦旅程。

罗素:畏惧爱情,就是畏惧生命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认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就是要包容对方的不完美,而不是挑剔。

萨特:契约式爱情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家,他与著名女性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精神伴侣关系广为人知。萨特主张一种契约式的爱情,即成为不必结婚的伴侣,真诚相爱的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独立。

波伏娃:精神自由

波伏娃的风流际遇与萨特几乎不分伯仲,而面对舆论对她的种种非议时,她用女权主义来捍卫着自己的行为。波伏娃曾在传记写过这样一段话:“这对情侣穷其一生都在反抗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宗教伦理、道德戒律和骑士守则,他们用爱情来挑战整个世俗社会。”

或许这就是萨特和波伏娃的独特之处:他们摆脱了世俗的眼光,挣脱了传统的束缚。他们追求的或许不是忠诚,而是精神上的坦诚相待。他们的爱并没有体现在彼此肉欲的占有层面,而是体现于精神的自由层面。

康德:性爱是优美感的宣泄

康德,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康德一生未婚,却有着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性爱是优美感的宣泄,在爱情中人们互相体会到的是彼此的优美之处。他也明白,爱情带给人的激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过后便会冷却,并退化为了互相依赖的情感。但正是这种转变,让双方的感情更为持久和稳定稳定。

尼采:对女人的蔑视

尼采,非理性主义者。他对女人的蔑视是有名的,尼采写道:“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克尔凯郭尔:用独身来诠释爱情

克尔凯郭尔,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

克尔凯郭尔有结婚对象,一个叫蕾吉娜的女郎。但就他们订婚后,克尔凯郭尔决定和蕾吉娜解除婚约。克尔凯郭尔用独身来诠释自己的爱情,以弃绝替代长相厮守的婚姻。

海德格尔:拒绝不了的爱情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妻子叫埃尔福丽德,是他的学生。他们相识相识于弗莱堡大学的研讨课上,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他与爱妻十分恩爱,他俩的爱情被传为佳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