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有毒也能用,关键在于这样做
附子有毒也能用,关键在于这样做
“我只想补补身子,怎么就差点送命了呢?”浙江杭州的王先生躺在病床上,回想起自己因盲目进补生附子而中毒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附子虽是养生良药,但使用不当却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附子的功效与毒性,掌握安全使用的方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附子:养生还是“毒药”?
附子,这味常用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它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是中医临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然而,这味良药却有着致命的另一面。
附子中含有乌头碱等生物碱成分,具有极强的毒性。据《中国药典》记载,仅需0.2毫克的乌头碱就能让人中毒,3毫克则可能致人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普通的炖煮过程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性。因此,附子的安全使用必须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如何安全使用附子?
专业指导是关键
古代医家在使用附子时,剂量远大于现代。据考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经方中,附子的用量通常在20-30克之间,而现代国家药典规定的用量仅为3-15克。这一差异反映出,随着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视,现代医学更加谨慎地控制剂量。因此,使用附子时,务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决定用量和服用方法。
炮制降毒不可少
生附子的毒性极强,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过程才能降低毒性。例如,黑附子就是生附子经过特定炮制后的产物,其毒性显著降低,可以安全用于药物治疗。在购买时,应首选炮制过的熟附子,如果确实需要使用生附子,务必由专业人员进行炮制。
购买渠道需谨慎
购买附子时,应选择正规渠道:
- 正规中药店或大型连锁药店的中药柜台
- 医院药房(凭医生处方取药)
- 具备相关销售许可的大型电商平台
- 专业的中药材市场(需具备鉴别知识或有专业人士陪同)
特殊人群需警惕
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或禁用附子及其制剂。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口舌麻木、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中毒案例:血的教训
王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每年冬季,都有许多人因盲目进补附子而中毒。例如,云南某地曾发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草乌(附子的一种)中毒事件,导致多人中毒,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附子虽好,但安全使用是前提。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用药安全,遵循专业指导,让这味养生良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结语
附子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救人,也可能因使用不当而伤人。在使用附子时,我们既要传承和利用好中医瑰宝,更要保障用药安全。只有在专业指导下科学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养生保健的作用,让补药不再变成“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