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机场升级,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机场升级,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将合肥机场列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根据方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实施一系列重大改扩建工程,计划于2025年全面建成。届时,合肥机场不仅将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国际机场,还将跻身长三角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群的中心城市行列。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现状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高刘镇,距市中心约31.8公里,是一座4E级国际机场。2023年,该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17.14万人次,同比增长95.6%,全国排名第37;货邮吞吐量达11.46万吨,同比增长49.7%,全国排名第30;飞机起降架次共9.67万架次,同比增长70%,全国排名第41。
扩建工程进展
目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实施二期扩建工程,其中T2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是核心项目。
T2航站楼总建筑面积36.98万平方米,采用“双港湾+双L”的建筑构型,建成后将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万吨、飞机起降30.5万架次的发展需求。目前,T2航站楼主体混凝土结构已封顶,屋盖钢结构安装工作圆满完成,金属屋面和幕墙施工正在推进。
综合交通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采用空地轨一体化设计方案,未来将实现飞机、地铁、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此外,连接市区的S1线轨道交通也在建设中,预计将于近期完成盾构接收工作。
区域意义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升级扩建将极大提升安徽省的航空运输能力,打造安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同时,合肥机场还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西翼门户,有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未来展望
根据《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到2027年,合肥机场将形成“一枢八支多点”机场格局,运营全货机航线20条以上,机场客货保障能力分别达到5400万人次/年和42万吨/年。随着扩建工程的完成,合肥机场不仅将大幅提升自身的航空运输能力,还将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及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