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未能成就一代明君的汉安帝刘祜:他的幸与不幸有何警示意义?
聊聊未能成就一代明君的汉安帝刘祜:他的幸与不幸有何警示意义?
东汉王朝第六任皇帝汉安帝刘祜,幸运地得到邓太后策立,却未能珍惜机会,最终未能成就一代明君。他的幸与不幸,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一、得之所幸的汉安帝
刘祜的继位,可以说是天道轮回,姗姗来迟的幸福归位。他的父亲清河王刘庆,原本是汉章帝册立的皇太子,但因窦皇后从中作梗,刘庆被废,改立梁贵人所生的刘肇为皇太子。刘肇英年早逝,其子刘隆在位仅一年也去世。临朝称制的邓太后从汉和帝的侄子中选择帝位继承人,13岁的刘祜因聪明好学且为汉章帝之孙,成为最佳人选。
邓太后虽有揽权之嫌,但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在她的治理下,东汉王朝克服了十年天灾人祸带来的危难,史称"和熹盛东汉"。邓太后还安排名儒邓弘培养刘祜,严格要求邓氏家族勤劳王事,为刘祜的登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幸之所失的汉安帝
然而,得到帝位的刘祜并未珍惜这一机会。他不满邓太后的"临朝称制",在乳母王圣等人的挑拨下,与邓太后离心离德。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刘祜正式亲政。当时,东汉王朝已转危为安,拥有大批能臣干将,本有望驶向更加璀璨的远方。
但刘祜亲政后昏招频出,不仅开了乳母封爵乱政的先河,还扶持耿氏、宋氏、阎氏三大外戚势力,导致"内宠始盛"。更令人痛心的是,他自绝帝位继承人,废黜了贤德的皇太子刘保,导致国本动摇。一年后,刘祜在南游宛城时病逝,年仅32岁。他的去世标志着东汉王朝进入外戚阎氏专权的黑暗时代。
三、幸与不幸的汉安帝
历史的兜兜转转,常常令人唏嘘。刘祜未将帝位传给儿子刘保,但刘保却在机缘巧合下意外登基,成为汉顺帝。然而,汉顺帝英年早逝,东汉王朝再次陷入外戚专权的黑暗时期。汉顺帝即位后,对刘祜并无亲情可言,反而追感邓太后的恩训,为受诬陷的重臣平反。
四、警示意义
汉安帝刘祜本有机会成为一代明君,却因心胸狭隘、意气用事,葬送了东汉王朝的大好局面。他的故事警示后人:一个优秀的人,若能幸运地拥有用武之地,当备加珍惜,心系民生,胸怀宽广,摒弃个人恩怨,努力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业,才是应有的价值所在。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