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新趋势:专注力训练
家庭教育新趋势:专注力训练
“孩子上课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不专心,甚至借查资料之便聊天、打游戏……”这是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经常遇到的困扰。专注力不足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工作成就、情绪管理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表明,专注力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因此,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专注力训练的重要性
专注力,即注意力,是人将心理资源集中在特定事物或信息上的能力。研究表明,专注力与认知能力、动作技能、表征技能、自我控制能力等密切相关,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还关乎孩子未来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指出,专注力的发展水平包括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四个方面。其中,专注力的广度受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自身经验的影响,孩子对熟悉的事物更容易保持专注。
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
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错误的做法不仅无法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一:过度催促
当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有些家长会频繁催促,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过度催促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导致他们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耐心,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误区二:单一重复的训练
有些家长认为通过重复练习某些专注力训练游戏就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但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反而降低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度。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游戏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专注力。
误区三:过分紧张
过分关注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将专注力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将其视为一项额外的任务。
误区四:脱离孩子能力的训练
设计专注力训练活动时,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如果训练内容过于简单,孩子容易感到无聊;如果过于复杂,又可能让他们感到挫败。因此,选择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的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至关重要。学习区域应尽量简单,只放置与学习相关的东西,避免电子产品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品。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专注力。
合理规划时间
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设定可达成的目标。例如,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将学习任务分为25分钟集中学习和5分钟休息的小段,循环进行。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孩子高效利用时间,又能保持专注。
培养兴趣与自我控制
鼓励孩子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如画画、阅读等,在享受乐趣的同时锻炼专注力。同时,教孩子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使用专注力训练游戏
- 舒尔特方格练习:让孩子按顺序找出数字,逐渐缩短用时,以此提升注意力集中度。
- 听觉专注力训练:通过“听音跟读”等活动,加强孩子对声音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 拼图和积木游戏:培养观察力、耐心及手眼协调能力。
控制电子设备使用
合理安排屏幕时间,避免过度沉迷游戏或短视频。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自身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成功案例分享
一位小红书网友分享了她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的经验:“我尝试了番茄工作法,发现效果非常好。我给孩子准备了一个可爱的番茄计时器,每完成一个25分钟的学习任务,就奖励他一颗小贴纸。渐渐地,他不仅能够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还开始主动要求使用番茄计时器。”
另一位家长则通过兴趣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我发现孩子对恐龙特别感兴趣,于是就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比如阅读恐龙书籍、拼装恐龙模型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专注力得到了提升,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注意事项
- 保持耐心:提升专注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 循序渐进:不要期望孩子立即就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应该从短时间开始,逐步增加。
- 积极反馈:当孩子完成任务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 以身作则: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重要影响,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总之,提升孩子的专注力需要家长的智慧和耐心。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激发兴趣以及科学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专注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