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反诈中心捣毁70余个诈骗窝点,抓获1.4万嫌疑人,电信诈骗警情同比下降14%
国家反诈中心捣毁70余个诈骗窝点,抓获1.4万嫌疑人,电信诈骗警情同比下降14%
近日,国家反诈中心再次展示了其在打击电信诈骗方面的卓越成效。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成功捣毁多个跨国诈骗团伙,抓获大量犯罪嫌疑人。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警方在反诈领域的强大实力,也提醒公众要时刻警惕各种新型诈骗手段。
精准预警,守护群众“钱袋子”
“喂,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洗钱,这是逮捕令,请配合调查。”这是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开场白。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一名受害者就遭遇了此类诈骗。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华阳派出所民警徐名川和辅警袁泽琪争分夺秒与骗子“抢时间”,先后前往受害者存款最多的两家银行办理银行卡挂失手续,并打印银行流水,成功对这名受害者的银行卡进行冻结止付。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大多数受害者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支付方式向诈骗犯罪分子转账。在预警过程中一旦发现交易有涉诈风险的账户,会实施交易到付延迟等措施,实现早劝阻、早止损。”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任吴微微说。
打击跨境犯罪,斩断诈骗链条
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上海警方持续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依法对境外诈骗集团金主、骨干成员以及境内前端非法提供个人信息、推广引流、技术开发,后端帮助进行转账取现洗钱等涉诈黑灰产团伙,开展全链条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余名,其中境外“回流”人员2800余名。
“我们针对刷单返利、电商补贴、虚假教培等案件多发情况,聚焦洗钱通道、广告引流等关键环节,先后发起规模性集群战役20余次,捣毁诈骗窝点70余个,在全国各省市抓获嫌疑人2500余名,形成强大打击震慑。”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汪彤说,今年以来上海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同比下降14%,保持6年连降态势。
警民携手,共筑反诈防线
“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今年6月24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旨在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在浙江,温州市反诈中心“AI警官”可以定制个性化反诈信息,并通过朋友圈、私信等多渠道实时触达。截至目前,这位反诈AI警官已添加全市易受骗群体2.5万余人,精准推送相关防骗信息10万余次,各类反诈宣传内容访问量累计超50万人次,解答群众反诈咨询达89万次。
最新诈骗套路揭秘
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比如,近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招聘诈骗套路:骗子通过短信通知面试,使用新浪邮箱与受害者沟通,发送虚假的offer,并要求下载一个假冒的微信App。骗子通过这个高仿App与受害者沟通试岗任务,并将其拉入群聊发布任务。这种诈骗手法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需要公众提高警惕。
国家反诈中心App:你的防骗利器
国家反诈中心推出的官方App,具备以下核心功能:
- 举报与报案:用户可快速举报可疑信息,并在线提交证据材料。
- 风险预警:智能识别并提示涉诈来电、短信或网址,降低受骗风险。
- 身份核实:验证交易对方真实身份,防止冒充骗局。
- 风险查询:检查手机内APP安全性,核验支付账号是否涉诈。
- 防骗教育:提供最新诈骗案例和防范技巧,提升用户识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来电预警功能需要手动开启才能发挥作用。用户在下载安装并注册后,需自行在首页点击来电预警和短信预警开启选项。如果未出现该选项,可以在手机设置中找到电话选项,在来电阻止与身份识别里点击开启国家反诈中心软件。
电信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利用好国家反诈中心提供的各种资源和工具,就能有效防范诈骗,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让我们携手共筑反诈防线,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