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废帝弑君:董卓司马昭挑战皇权加速政权衰亡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59: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废帝弑君:董卓司马昭挑战皇权加速政权衰亡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董卓和司马昭以其极端手段挑战皇权,成为经典案例。董卓在东汉末年废黜少帝刘辩,另立汉献帝刘协,公开挑战皇权的神圣性;而司马昭则在三国时期直接指使部下杀害魏帝曹髦,彻底颠覆了皇权。两人的行为虽短暂获得权力,却加速了政权的衰亡,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

01

董卓废黜少帝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其子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然而,由于刘辩年幼且缺乏政治经验,朝政大权很快落入外戚何进和宦官之手。为了争夺权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同归于尽,朝廷陷入一片混乱。

董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趁机率军进入京城洛阳,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凭借手中的兵力和威望,迅速成为朝廷的实际掌控者。然而,董卓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渴望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甚至萌生了废黜汉少帝、另立新君的念头。

董卓之所以要废掉汉少帝刘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刘辩缺乏政治能力:汉少帝刘辩年幼且缺乏政治经验,容易被欺骗和操纵。董卓认为这样的皇帝无法有效治理国家,因此决定废黜他,改立更为年幼但表现更为机灵的陈留王刘协为皇帝。

  • 董卓的政治野心:董卓野心勃勃,企图通过废立皇帝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认为,废黜刘辩并另立新君,可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 刘辩与董卓的矛盾:在董卓掌控朝廷后,刘辩对董卓的专横跋扈感到不满,曾多次试图反抗。董卓为了消除这一潜在威胁,决定废黜刘辩,以绝后患。

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并另立刘协为帝,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 巩固权力:董卓通过废立皇帝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他希望通过这一举动,让朝廷内外都认识到他的实力和地位,从而不敢轻易挑战他的权威。

  • 掌控朝政:废黜刘辩后,董卓可以更加直接地掌控朝政大权。他可以利用手中的兵力和威望,对朝廷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他还可以通过扶持新的皇帝来培养自己的亲信和势力集团。

  • 消除威胁:刘辩对董卓的专横跋扈感到不满,曾多次试图反抗。董卓通过废黜刘辩,可以消除这一潜在威胁,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挑战。同时,他还可以通过扶持新的皇帝来转移朝廷内外的注意力,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巩固权力。

02

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

三国时期,司马氏家族逐渐掌控了曹魏政权。司马昭作为司马懿之子,继承了父亲的权势,成为曹魏的实际统治者。然而,司马昭的权力扩张引发了魏帝曹髦的强烈不满。

公元260年,16岁的魏帝曹髦,年轻气盛,少有壮志。而当时的曹魏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时司马昭篡位夺权的野心,早已显露无遗。

深感皇位不保的曹髦,决心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铲除司马昭。但是由于期间麾下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曹髦来不及多做准备,只能纠集殿中宿卫和奴仆,拔剑登辇,浩浩荡荡的从皇宫杀向司马昭宅第。

曹髦大军在南面宫阙被中护军贾充率领的军队阻挡,双方战成一团。当时成济也在贾充军中,阻挡曹髦。当时贾充一方虽然兵力占优,但对面毕竟是皇帝,身份尊贵,大家投鼠忌器。而曹髦则无所顾忌,立于战车之上,大杀四方,如入无人之境。

成济看到自己这边隐有溃败之相,自然是非常着急,于是便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告诉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正是他向司马昭效忠的时候。于是成济再也无所顾忌,和哥哥成倅拿着手中长戈,就对曹髦冲了过去。

曹髦本就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平日又在宫里养尊处优,未曾上过战场,经历生死。方才之所以能够如战神一般,无人能敌,那是因为他是皇帝,杀他就是弑君,谁敢对他动手。

曹髦真正实力其实很一般,哪儿能是成济兄弟俩的对手,当即就被一戈刺中,弑杀于车下。就这样,堂堂当朝皇帝,就死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成济兄弟手中。

司马昭得知曹髦被杀后,戏精上身号啕大哭,装作自己事先根本不知道,以逃避弑君的罪过。司马昭问谋臣,如何才能堵住民众和大臣之悠悠之人向他建议,杀了诛杀皇帝的贾充。可是司马昭认为贾充是个人才,忠于自己,不舍得丢掉这个臂膀,退而求其次,让直接杀曹髦的成济当替罪羊。

就这样,一心为了司马氏办事的成济,最后成了司马昭之心的替罪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尽管曹髦被杀后司马昭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洗白措施,但人们都心知肚明,为了转移众人的注意力,司马昭决定伐蜀。

任何内部矛盾无法调和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这一个办法用在什么时候都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邓艾偷渡阴平,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司马昭以对外战争的方式,成功转移了曹魏大臣们的注意力,也通过灭蜀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毕竟你们曹魏掌权时,一直遭受蜀汉的进攻,你看我们司马家族掌权后,就把蜀汉给灭了,我们的功劳更大,是天命所归。曹髦被杀后,司马昭就是这样通过撇责任、找替罪羊、转移人们注意力的方式,逐渐平息了众怒。

03

对比与总结

董卓和司马昭都是以极端手段挑战皇权的典型代表。董卓通过废黜少帝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司马昭则直接指使部下杀害皇帝,其行为更为激进。两人的行为都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皇权衰落、权臣崛起的历史趋势。

然而,这种挑战皇权的行为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董卓的废立行为加剧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混乱,最终导致董卓本人被诛杀,东汉王朝也加速走向灭亡。司马昭虽然通过杀害曹髦暂时巩固了权力,但这种行为也加剧了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危机,最终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不得不通过禅让的方式建立晋朝,结束了曹魏的统治。

董卓和司马昭挑战皇权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皇权与权臣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他们的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获得权力,但长期来看却加速了政权的衰亡,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