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交科所获国奖,高速智能管控黑科技揭秘
公安部交科所获国奖,高速智能管控黑科技揭秘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参与的“高速公路交通状态智能感知与主动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高速公路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据统计,高速公路承担了全国超过1/3的客运量和1/4的货运量,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动脉。然而,随着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问题日益凸显,亟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在此背景下,东南大学刘攀教授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历时多年攻关,成功研发了“高速公路交通状态智能感知与主动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该项目紧密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的关键难题。
核心技术创新
项目团队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多源信息协同感知技术:通过融合视频、雷达、气象等多种传感器数据,实现了全天候、全要素的交通状态感知。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系统也能准确获取交通流量、车速、密度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管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交通状态精准辨识与事故风险预警: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能够实时识别交通异常状态,预测潜在风险。一旦发现异常,如车辆停滞、逆行等,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车道级交通流协同控制:针对高速公路多瓶颈、多车道的特点,项目开发了车道级交通流协同控制技术。通过动态调整车道使用策略,如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等,系统能够优化交通流分配,减少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系统集成与装备研发:项目团队还研发了一系列配套装备,包括智能感知设备、边缘计算单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公路智能化运行管控解决方案。
应用成效与推广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全国多个省市的高速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示范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某省为例,自应用该技术以来,高速公路平均通行效率提升了15%,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20%。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系统的智能感知和预警功能显著提高了道路安全水平,减少了因天气原因导致的交通管制和拥堵。
此外,该项目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优化交通流分配,减少不必要的交通管制,不仅节省了管理成本,还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据估算,仅在某一个应用省份,每年就可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元。
未来展望
“高速公路交通状态智能感知与主动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成功,为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体系有望进一步完善,实现更精细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将覆盖更多的高速公路网络,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同时,它也将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