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反诈中心提醒:这些电话诈骗手法要当心!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这些电话诈骗手法要当心!
近日,福州市反诈中心通过96110专线成功阻止两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65万元。这两起案件再次敲响了防范电话诈骗的警钟。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从传统的冒充公检法、网购退款,到新型的“共享屏幕”、AI换脸拟声等,让人防不胜防。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电话诈骗呢?
常见诈骗手法揭秘
“共享屏幕”诈骗
不法分子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取消名下不实贷款”等为借口,诱导受害者下载指定的聊天软件,并开启“共享屏幕”功能。在“共享屏幕”模式下,受害者的所有操作都会被诈骗分子“实时监控”,包括输入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一旦获取这些信息,诈骗分子就能迅速盗取资金。
AI换脸拟声诈骗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诈骗分子开始利用“换脸”“拟声”等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例如,诈骗分子可能通过社交平台获取受害者的亲友信息,然后使用AI技术合成亲友的声音或形象,以借钱、投资等理由诱骗受害者转账。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投资信息,以“稳赚不赔”“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受害者投资。他们可能冒充投资导师或理财专家,通过“专家内幕”等虚假消息诱导受害者在伪造的投资平台上进行交易。初期,诈骗分子可能会给予小额返利,以进一步诱骗受害者加大投资,最终卷款潜逃。
“手机口”诈骗
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高薪招聘的名义,在境内寻找“协助者”。他们让“协助者”使用两部手机,一部与诈骗分子通话,另一部拨打受害者电话,通过免提功能实现语音互通。这种手法可以掩饰诈骗电话的真实归属地,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
如何防范电话诈骗
核实身份
接到陌生电话时,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特别是当对方声称是公检法、银行工作人员或客服时,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例如,可以挂断电话后,通过官方客服电话回拨确认。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在电话中透露任何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索要这些信息。
拒绝“共享屏幕”
当有人要求开启“共享屏幕”功能时,要立即提高警惕。任何涉及资金操作的“共享屏幕”要求都是诈骗。
谨慎转账汇款
在涉及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格外小心。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即使是熟人要求转账,也要通过其他方式确认其身份。在转账前,务必仔细核对收款人信息。
下载反诈APP
国家反诈中心APP具有诈骗电话、短信预警功能,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可能遇到的诈骗风险。同时,如果发现可疑情况,也可以通过该APP进行举报。
真实案例警示
福清市民齐某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时薪500元,日结佣金,只需两部手机,不限机型。”在高薪诱惑下,齐某开始了这份“工作”。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齐某用一部手机与对方进行QQ语音通话,另一部手机则拨打受害者蒋某的电话。两部手机都开启免提功能,实现语音互通。最终,诈骗分子通过齐某的手机成功诈骗了蒋某20万元。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诈骗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甚至会利用求职者的求职需求进行诈骗。因此,在求职过程中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高薪招聘信息,更不要随意出租或出借手机卡等,以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电信网络诈骗虽然手法多样,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防范技巧,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转账、汇款或提供个人信息的电话都要谨慎对待。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联系国家反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