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频发,冠心病竟是罪魁祸首?
心脏猝死频发,冠心病竟是罪魁祸首?
近年来,心脏猝死频频登上热搜,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50岁甚至30岁的人就可能患上心脏病。心脏猝死的突发性和严重性令人震惊,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致命疾病正在悄然年轻化。
心脏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在症状出现后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通常发生在1小时内。其主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遗传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异常。其中,冠心病是心脏猝死的头号杀手,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原因。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伯科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心脑血管健康评估芯片“晓芯甘TM”,涵盖了528个基因、66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27个药物基因代谢位点,用于全面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风险。该研究基于顾东风院士团队对全球近50万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基因组学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等期刊。
尽管心脏猝死发病迅速,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生概率。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均衡饮食、控制盐分摄入、适量运动等。同时,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通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应尽早筛查并采取预防措施。
此外,管理压力也是预防心脏猝死的重要一环。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在猝死前可能出现胸痛、气短、头晕等症状。若能及时识别这些预警信号并就医,可能挽救生命。因此,提高对心脏健康的关注度,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问题,是预防心脏猝死的关键。
心脏猝死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积极治疗,我们可以降低心脏猝死的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让我们一起关注心脏健康,远离猝死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