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西方梦境理论对话:从无意识愿望到关系认识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2: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西方梦境理论对话:从无意识愿望到关系认识论

近日,暨南大学举办的“中国梦境:梦境中的情理与哲思”学术研讨会引发了广泛关注。研讨会聚焦于康儒博的《中国梦境》,探讨了中国古代梦境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对于梦境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这场东西方梦境理论的碰撞,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梦境的意义。

01

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愿望的实现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了著名的“梦是无意识愿望的实现”理论。他认为,梦是个体在睡眠中探索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的表现。这些无意识的欲望源于性心理的发展和童年经历,尤其是家庭中的无意识动力。

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的潜意识、前意识、超我、本我、自我、力比多等概念,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影响了社会学、管理学、法学、量子物理、宗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著作之一,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著作。

02

荣格:梦是个人成长与心理平衡的桥梁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对梦境的理解。荣格认为,梦不仅是无意识的表征,更是一个深邃而神奇的湖泊,充满了未开发的思想,为做梦者提供了个人成长或个性化的潜在动力。

荣格强调,梦是连接个人经验与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桥梁,是全人类共享的普遍经验。他认为,梦中的图像以文化传统、艺术和神话的形式贯穿人类历史,是符号和祖先记忆的巨大宝库。荣格的观点超越了弗洛伊德的压抑欲望理论,将梦境提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

03

《中国梦境》:跨学科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梦境文化

美国学者康儒博的《中国梦境: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一书,从跨学科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梦境的文化内涵。康儒博兼擅中国古典文献整理与翻译及理论研究,融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史哲等多种学科知识,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

康儒博特别关注梦境中的非人类存在者和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他提出,梦是一种关系认识论,梦中存在者之间存在着超出我们当下常识性认知与狭义的理性之外的复杂多样的“关系”。这种观点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梦境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04

东西方梦境理论的碰撞与融合

东西方文化对梦境的理解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心理层面,而《中国梦境》则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探讨梦境的意义。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梦境的框架。

正如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云飞教授所说,通过研讨优秀的汉学研究著作,可以深化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推动哲学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东西方梦境理论的碰撞与融合,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梦境本身,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这场学术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对《中国梦境》的深入探讨,更是东西方文化在梦境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对话。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在梦境研究领域出现更多创新性的成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