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奇门遁甲等玄学四大学问,凝结古人智慧
易经、奇门遁甲等玄学四大学问,凝结古人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玄学是一门深奥而神秘的学问,它包含了易经、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和大六壬等四大门类。这些学问不仅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还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本文将带你走进玄学的世界,一探这四门学问的奥秘。
易经:群经之首
《易经》作为众多经典中的老大,是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源头,也是古代汉族人思想和智慧的成果,被称作“大道之源”。它包含《连山》《归藏》《周易》这三部易书,不过《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在世上仅存《周易》。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都有各自的说明(即卦辞、爻辞),用于占卜。《传》则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合称《十翼》,据说是孔子所作。自孔子称赞《周易》后,它就被儒家奉为神圣典籍,位列六经之首,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奇门遁甲:时空变化的奥秘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一种术数,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构成。其中,“奇”指乙、丙、丁三奇;“门”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之意,“甲”指六甲。奇门遁甲在占测时还会配合九星使用。
关于奇门遁甲的创立者,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黄帝时期,黄帝依据龙甲神章造出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姜子牙、诸葛亮等古代智者是其代表人物。民间有“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的说法,足见其在占卜领域的地位。
太乙神数:高深莫测的预测学
太乙神数是中国古代占卜术之一,属于周易思想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最早在《史记·日者列传》中有记载,是七家选择家之一。太乙神数在历代史记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二十五史》《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太乙式与遁甲式不同,遁甲式用的是后天方位数,而太乙式则将宫位逆时针旋转45度。太乙数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学问,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大六壬:人事预测的利器
大六壬是中国古代三大占卜术之一,与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并称三式。其起源比《周易》还要早,属于上古体系。大六壬以阴阳五行和天文星象为基础,用于占卜吉凶。《三字经》中记载了三种易: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
大六壬的特点在于将天文历法和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相结合,通过推算时空信息来预测人事。它被称为“人事王”,能够借助占卜预测人的命运和事件走向。与六爻相比,大六壬的起课方式更为简单,可以直接将念头产生的时间作为占时,或从十二个时辰中选择一个作为占时。这种简便的起课方式使得大六壬特别适合注意力不集中的问卦者。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