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学霸李瑞烜:用健身为科研赋能
浙商大学霸李瑞烜:用健身为科研赋能
“李瑞烜,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凭借出色的学术表现,已被推荐至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然而,他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学术上,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坚持健身7年,每周锻炼3-4次,成功带动整个实验室团队形成健身氛围,让科研与健身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从个人爱好到团队风尚
李瑞烜的健身之路始于个人爱好。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他深知科研工作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因此,他坚持每周锻炼3-4次,每次选择在中午或饭前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或游泳,饭后则进行力量训练。这种规律的健身习惯不仅帮助他保持了良好的体态,更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体能基础。
健身与科研的双重提升
在李瑞烜的带动下,实验室里逐渐形成了健身风尚。他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健身意愿,但苦于没有同伴,往往难以坚持。于是,他主动邀请实验室的同学们一起去健身,久而久之,大家养成了习惯。这种团队氛围不仅提升了个人的健身动力,也让科研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坚持的力量:从健身到科研的启示
李瑞烜认为,健身和科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减肥、增肌还是塑形,都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持续努力;同样,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也不可能在两三个月内完成。这种“延迟满足”的收获感,相对于吃东西和玩游戏带来的短暂快乐,显得更加重要和持久。
团队成果:健身助力科研突破
在李瑞烜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不仅在健身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科研成果也令人瞩目。团队专注于新型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在云计算、雾计算和区块链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据统计,团队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各项赛事中获得19项国家级奖项。此外,团队中3人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多名学生被名校和名企录取。
结语:健康生活,高效科研
李瑞烜的故事告诉我们,科研与健身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规律的健身不仅能够提升身体素质,缓解科研压力,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率。正如李瑞烜所说:“耐得住寂寞,自驱力强,自律,适合健身的特质也同样适合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