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题杨次公春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3: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以免亵渎了他。

这首《题杨次公春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作品赏析

兰花的风姿非同一般。“春兰如美人”,其娟秀妩媚的形貌,自在不言之中;更使诗人动情的是其卓尔不群的风韵。兰花并不以艳丽的花朵迎人,也并不像行云行雨的巫山神女那样自来亲近,若无识者采撷,宁愿自守芳洁,是羞于自荐的。然而,“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家语》)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的兰花,幽香远溢,清雅沁人。尽管兰藏身于乱蓬萧艾之中,闻其香而不见其姿,还是被诗人发现了。前四句,写足了兰花的风神。其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外观的形貌,更在于内蕴的韵致。故略其形而写其神。

诗人对兰花的爱慕也与众不同。古代诗人屈原的《离骚》屡次写兰,又是“纫秋兰以为佩”,又是 “结幽兰而延伫”。东坡要以丹青描绘兰花真容(也就是作诗刻画兰花特有的品性标格),以补《离骚》之不足。他也要像屈原那样,以兰为芳洁之友,郑重对待,高冠带剑(屈原《涉江》有“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之句,谓其服饰高古奇伟),纫兰为佩,丝毫也不敢亵渎。

既然兰花非同凡艳,当然不得以凡艳待之,且当以非凡之笔写之。咏兰之作矣,此篇着眼于审美对象与审美感受的特异之点,其他一概略去不写,实是别出机杼。诗中明以美人喻兰,暗以兰喻隐君子,故与《离骚》、灵均关合,颇见匠心。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这首诗作于同年,是作者欣赏杨次公的春兰图后的题画之作。

作品评价

清·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态浓意远,余味曲包,故得骚经之流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