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教你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广东省人民医院教你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和抗血栓。然而,很多人对阿司匹林的使用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正确服用阿司匹林至关重要。长期使用的推荐剂量为每天75~100毫克,既能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又能降低副作用。建议选择肠溶片并在空腹、早餐前30分钟或睡前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记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适应症
阿司匹林是一种经典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的释放反应,控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血栓形成作用。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服用它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降低卒中复发率,也可显著控制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人群(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或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正确服用方法与剂量
脑卒中一级预防:即对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可控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对于卒中风险足够高的(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为6%-10%)人群,推荐每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150mg/d)进行一级预防,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低风险者不建议服用。
脑卒中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过脑血管疾病,为避免再次发生对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行干预。建议每天小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或联合氯吡格雷(75mg/d)可有效降低血管狭窄发生,既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又能减少副反应。
有急性冠心病或近期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避免因支架激活血小板活性形成新发血栓。
长期吸烟、糖尿病者导致血管硬化斑块形成者:易发生自发性出血(即梗死后出血),专家建议在控制出血情况下,定期复诊,根据医嘱坚持早期、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服用时间与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需要长期服用。
服用时间最好晚上睡前与降脂药同服,既能减少胃肠道症状,又能协同降脂药物作用。
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避免发生脑出血。
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服药期间忌酒,若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及时就医。
副作用与处理方法
出现恶心、反酸、胃灼热、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应:首先看看服用方法是否正确,是不是餐前30分钟或餐后3小时服用,如果服用方法不对,先纠正服用方法;如果服用方法正确,可以加用护胃药(如法莫替丁、泮托拉唑等)减少胃肠道反应;如果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加用护胃药仍然有不适,可以直接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出现黑便、血便甚至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立即就医。
出现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阿司匹林相关哮喘:如果出现哮喘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常见误区澄清
阿司匹林不能随便停药:特别是对于脑梗死患者和大血管狭窄合并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意停药可能导致血栓复发。
服用时间的误解:虽然晚上睡前服用可以减少胃肠道症状,但最重要的是保持每天同一时间服用,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在服用阿司匹林前,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避免发生脑出血。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服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服用:低风险人群(如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健康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其潜在风险可能超过获益。
总之,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药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预防作用,同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