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清华学子到地震英雄:毛远新的另一面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23: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清华学子到地震英雄:毛远新的另一面

1975年2月4日,一场7.3级大地震突然袭击了辽宁海城。然而,就在地震发生的前几个小时,时任沈阳军区政委的毛远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命令海城地区所有人晚上睡在马路上。这一看似冒险的决定,最终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成为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

01

从清华园到哈军工:一个学子的求知之路

毛远新的成长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毛泽民烈士的后代,他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1960年,毛远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然而,仅仅一年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转学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导弹无线电控制系。

这一决定源于他对国家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同学情谊的珍视。在广州期间,毛远新遇到许多哈军工的同学,他们的热情鼓动和真诚建议,让毛远新对哈军工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向往。同时,毛远新也意识到自己在无线电专业上的兴趣和优势,认为哈军工能够为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一次与毛主席的谈话中,毛远新提出了转学的问题。面对侄儿的请求,毛主席并未直接表态,而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问道:“不晓得陈赓要不要你?”毛远新的回答则显示他的决心和自信:“你同意了就好说!”

进入哈军工后,毛远新并未因转学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他秉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事业的责任感,更加刻苦地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哈军工作为当时我国尖端军事学科的最高学府,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师资和学术资源,毛远新深知这一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倍加珍惜。课余时间,他也常常泡在实验室里,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毛远新在哈军工期间还积极参与了国家的科研项目。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毛远新还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他加入了学校的科研小组,与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新的科技领域。在哈军工的学习生活中,毛远新展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深知劳动是锻炼意志和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他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活动。无论是打扫教室、清理校园,还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都认真负责,从不敷衍塞责。

值得一提的是,毛远新转学至哈军工的决策,竟在无意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供应匮乏,他的生活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困扰。在清华的日子里,他每月的粮食定量仅为32斤,而转学至哈军工后,这一数量增加至了43斤。这一变化,不仅缓解了他在生活上的压力,更使得他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投身于学习和科研之中,专心钻研,不断进步。

毛远新在哈军工的学习生活是一段充满奋斗和成长的历程。他的事迹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

02

地震预警:一个艰难的抉择

1974年,辽南的营口、海城等地频繁地震,人心惶惶。辽宁省的重要领导者毛远新挺身而出,将心血和精力倾注于地震的预防与应对工作中。在科技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地震的预报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毛远新深知,面对灾难,必须有所行动。

1975年2月3日晚,海城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地震。辽宁省地震局主任朱凤鸣的紧急报告,为这场危机敲响了警钟,朱主任断言,未来短时间内,一场大规模的地震可能会席卷而来。

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毛远新没有选择退缩和逃避,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如果让百姓继续留在室内过夜,一旦发生大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毛远新下令让海城、营口等地的百姓离开温暖的家,到空旷的地方搭建临时帐篷或睡在马路上。

这一命令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毛远新的做法过于冒进和强硬,甚至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引起社会恐慌。毛远新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没有理会这些声音,组织专家对地震的走向和趋势进行研判,为防震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1975年2月4日晚,大地开始颤抖,海城地区遭受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由于之前的充分准备,海城的伤亡人数远低于预期。在地震发生前,毛远新就亲自前往地震灾区进行考察和调研,深入百姓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地震带来的影响。在与百姓的交流中,毛远新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地震的恐惧和不安,为了消除百姓的恐慌情绪,他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并亲自到现场指导搭建临时帐篷和安置灾民。

地震发生后,毛远新更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救援工作,亲自查看灾情、慰问伤员、部署救援力量,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救援方案。在毛远新的带领下,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作为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清华大学到军队,再到政治舞台,最后回归平凡生活,他的经历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人生轨迹。在海城地震预警中,毛远新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责任感,他的决策挽救了无数生命,成为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然而,他也曾在特殊时期犯下错误,最终在监狱中度过了13年。出狱后,他以“李实”为名在上海一家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过着低调的生活。退休后,他专注于家庭,享受平静的晚年。毛远新与妻子全秀凤育有一女李莉。女儿因病失聪,这让他深感自责。出狱后,他致力于弥补家庭亏欠,尤其是陪伴女儿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