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教授揭示心血管疾病预防新机制,PCSK9单抗和Lp(a)抑制剂展现广阔前景
李妍教授揭示心血管疾病预防新机制,PCSK9单抗和Lp(a)抑制剂展现广阔前景
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妍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重要科研成果,揭示了代谢紊乱所致心脏功能下降的心肌脂代谢调控新机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李妍教授团队深入研究了PCSK9单抗和Lp(a)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为未来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持续升高,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更是高居城乡居民死因首位,占比四成以上。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被认为是驱动ASCVD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因素。
PCSK9抑制剂:打破他汀类药物治疗瓶颈
他汀类药物虽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但存在“他汀瓶颈”效应,即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时,降脂获益仅增加6%。对于重度高脂血症患者或他汀不耐受人群,寻找新型降脂药物尤为迫切。
PCSK9抑制剂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瓶颈。这类药物通过抑制PCSK9蛋白活性,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数量,从而显著降低血液中的LDL-C水平。临床数据显示,与他汀类药物相比,PCSK9抑制剂能够降低LDL-C水平超过50%,并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目前,国内已上市四款PCSK9抑制剂,包括安进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赛诺菲/再生元的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信达生物的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和诺华的英克司兰钠注射液。其中,托莱西单抗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PCSK9抑制剂,具有最长的半衰期,单次给药可降低LDL-C持续三周,提供2周、4周、6周三种治疗间隔的灵活用药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瑞卡西单抗(商品名:艾心安®)是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最近获批上市。该药物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成人患者。瑞卡西单抗的注射间隔可长达8周,突破了现有PCSK9单抗的给药频率限制,显著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Lp(a)抑制剂:心血管疾病预防新靶点
除了PCSK9抑制剂,Lp(a)抑制剂也成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研究方向。Lp(a)是一种与LDL-C结构相似的脂蛋白,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的降脂药物对Lp(a)的降低效果有限。
礼来公司研发的每日一次口服Lp(a)抑制剂muvalaplin在2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结果。研究显示,该药物能显著降低成人患者升高的Lp(a)水平。Muvalaplin通过阻断apo(a)-apo B100相互作用,同时避免与同源蛋白纤溶酶原的相互作用,抑制Lp(a)形成。
展望未来: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新希望
李妍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思路。PCSK9抑制剂和Lp(a)抑制剂作为新型降脂药物,不仅展示了显著的降脂效果,还突破了传统药物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随着这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能够获得高效、便捷的降脂治疗,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药的不断涌现,心血管疾病预防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