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兴:用35人拖延25万敌军的毛泽东贴身警卫
汪东兴:用35人拖延25万敌军的毛泽东贴身警卫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在临终前,他最为牵挂的依然是国家的未来,因为新中国仍有积弊未除。
毛主席去世后,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人迅速行动,有效整顿了动荡10年前累积下来的问题,为国家发展扫清了障碍。
在这期间,汪东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次年,汪东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及中共中央副主席一职,地位显赫。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发展路径需要新的思考与探索。
1979年,关于汪东兴是否仍适合担任高层领导职务的讨论兴起,因为当时的新中国需要快速发展,需要新的理念。
但是汪东兴秉持的,则是原先的“两个凡是”原则。这和当时中国所需的解放思想已经不相契合。
后来,在中央召开的大会上,陈云直言不讳地指出,汪东兴的思想已落后于时代步伐,继续留任恐不利于党的团结与发展。
与此同时,党内也有很多人持这样的意见,在听完大家的意见之后,汪东兴随即说了8个字,他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就是这8个字,已经说明了自己的态度。
会议结束后,汪东兴开始交接工作,1980年,汪东兴正式辞去高位,回家养老。
毛主席的“最佳守护者”
汪东兴的政治生涯是在解放军战争时期才迎来关键转折的,他在这一年,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当警卫。
此前,汪东兴从一个小兵,到基层排长,逐步成长为干事、特派员、连政治指导员,乃至大队政治教导员与总支书记。
汪东兴还是长征的亲历者,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他担任红军第二野战医院政委。
到达陕北后,汪东兴先后担任两延河防司令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等重要职务,特别是在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担任政委期间。
1947年春,汪东兴开始担任毛泽东的警卫。
并且身兼数职,同时担任中共中央直属队的司令部副参谋长、党总支部书记、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警卫处处长等多项职务。
当时正值国共内战初期,情况十分危急,蒋介石派遣胡宗南带着数十万大军准备进攻延安。在紧张的局势下,大家劝说毛主席暂时离开延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也做出了最终决定,认为可以先放弃延安。
胡宗南的大军随时都可能进攻延安,周总理等人都十分担忧,于是便催着毛毛主席离开,没想到毛主席非但不着急,还表示:“敌人着急消灭我,我不着急。要走,你们先走,我看到敌人再走也不迟。”
一边的任弼时见状,急的不行,一遍遍的催促毛主席离开,任弼时不同意毛主席留下来,虽然毛主席经常是临危不惧,但是对方毕竟是杀人不眨眼的人,毛主席留下来,会有很大的风险。
但任弼时知道,毛主席一旦打定了主意,就不会轻易改变,他只能劝说毛主席,看能不能选一个人,代替他留下,替他“看这”敌人。
毛主席思索半天后,随即转过头对一旁的汪东兴说:“汪东兴,你敢不敢留下来等敌人?”
当时,汪东兴虽然不是带兵打仗的将领,但是毛主席却第一个想到了他。
汪东兴一听, 也来了兴致,他毫不迟疑的答应了毛主席。
毛主席原本想给他留一个连的兵力,但是汪东兴却自信的表示,他只需要一个加强排就可以了。
毛主席很是欣喜,于是在加强排的基础上,给他留了5个骑兵,要对汪东兴说,这次不仅要看见敌人,还要和敌人打一仗。
汪东兴更兴奋了,胡宗南是国民党出了名的将领,这次他不仅要留下来帮大队部拖延时间,还能和敌人打一个接触战,这对于任何一个将领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积累经验的机会。
在汪东兴的催促下,毛主席终于和周总理、任弼时等人撤离,汪东兴则带着一个排和5名骑兵,守在王家湾,为中央领导安全转移赢得时间。
毛主席撤离之后,胡宗南大军压境,来到了王家湾,但此时,毛主席等人早已经撤离,留在这里的,只有汪东兴带着的35个人。
而胡宗南大军有多少人?据当年的资料记载,至少25万人!
这兵力,简直天差地别,但是,汪东兴就是用这35个人,拖延住了胡宗南的大军。
当然,这点人数,硬碰硬是不行的,当时胡宗南原本就心中疑惑,他担心毛主席是在唱“空城计”,实则城中有大兵把守,因此迟迟不敢大举进犯。
在加上汪东兴等人的悍勇,胡宗南更加证实自己内心的猜想。
等回过神时,汪东兴早带着人跑了。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汪东兴带着中央警卫团,辗转多地,跟随在毛主席的身边,1948年5月27日,大部队抵达了西柏坡。
抵达目的地之后,毛主席称要“论功行赏”,期间,毛泽东对汪东兴以及他带领的那35人大加赞赏。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主席曾说过:“他是要跟着我走的,别人我不放心,东兴在我身边,我习惯了。”一句话,道出毛主席的心安。
此后,汪东兴一直陪伴着毛主席,直到毛主席去世。
1949年,解放大局初定,中央开始踏上进京之路,一路上,毛主席曾遇到了不少危机,不用猜都知道,是国民党最后的孤注一掷。
在北上的时期,汪东兴几乎是日夜兼程,他不放心把毛主席的安危交给任何人,一路上,几乎都是他亲自驱车开道。
后来,新中国成立,汪东兴跟着毛主席住在中南海,他也被人称为“中南海大管家”。
当时,汪东兴比战争时期还要忙碌,他不仅在中央内部担任要职,还掌舵中南海警卫,监管中央的中枢安全,
作为北京卫戍核心,汪东兴压力山大。
新中国初定之后,警卫处升级为警卫局,汪东兴更是肩负建起了一整套完整的安全体系的重任。
因为多年的操劳,他在1955年,被国家授予少将军衔。
在汪东兴的职业生涯中,曾没有出现过一次纰漏。在他的监管下,中央党政军机关的警卫工作滴水不漏。
当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就是汪东兴跟着亲自去的,他亲自部署,负责沿线周密布防,贴身保护无微不至。
到了莫斯科之后,他仍坚守岗位,几乎寸步不离,后来两国元首会谈时,他也等在外面,半步都不曾离开。
毛主席有时候也对他颇为头疼,毛主席还劝过他,不用这么紧张,会有专门的人负责他的安全,他也不必要时时都跟着,但汪东兴却不听劝,他无法将毛主席的安危交到别人手中。
与其说他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可以生死相托的革命战友。
50年代末,毛主席把他派到农村去学习,随后他又前往延安学习了一段时间,在60年代初返回北京,回到北京第一件事,汪东兴就是对毛主席汇报工作,然后又开始担任自己的“保镖”工作。
恰好60年代,毛主席要到全国各地考察,汪东兴都陪伴着毛主席,从黄河之畔到井冈翠竹,再到长江之滨,毛泽东的每一次重要视察,都能看到汪东兴的身影。
后来在特殊时期,他还被赋予重任,作为毛泽东和一些关键人物间的桥梁,汪东兴负责传达毛主席的命令,暗中执行保护命令。
后来毛主席去世,叶剑英、华国锋按照毛主席的遗愿,要对反革命组织发动行动。汪东兴彻夜研究计划,第二天就开始实施,他认为叶剑英说的很对,这个时候,要以快制慢。
10月6日,他们开始行动了,仅用了一个晚上,就肃清了这些人。
准确来说,从行动开始到结束,只用了35分钟。
之后两年,汪东兴担任了副主席一职,直到1979年主动离职。
很快,和他一同离开中南海的,还有华国锋。
他们很清楚,新中国需要新的思想,只要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发展的,他们都心甘情愿。
搬离中南海后,汪东兴安居在西单六部口新壁街的一个小小院子里,院子虽然不大,但是被打理的非常干净汪东兴和夫人还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以及一棵梧桐树。
室内,也摆放满了书籍,还有毛主席曾经亲手写的书法作品。
汪东兴晚年深居简出,十分低调,也不愿接受采访,平时很少有人来他家里,即便有人来,也是一些老朋友。
曾经有人邀请他撰写回忆录,被他拒绝。
他这一生,最想回忆的,恐怕就是那段和毛主席并肩作战的革命岁月。
汪东兴很长寿,一直到2015年才去世,他跨越了一整个世纪,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再到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复兴,他见证了一个帝制王朝的衰败,见证了民不聊生,见证了军阀混战,自相残杀,见证了一个伟大组织的诞生,见证了中国人用不屈不挠,坚强的励志重新书写新中国的未来。
他是见证者,亦是参与者,也是创造者。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