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特殊资优生教育:家长、教师如何携手助力成长
双重特殊资优生教育:家长、教师如何携手助力成长
培育资优生本身已是一项大挑战,要培育双重特殊资优生则是一项更大的挑战,难度甚至是以倍数地超过前者。因此,家长及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以教導这些同时拥有天赋及特殊教育需要的双重特殊资优生,协助他们克服因特殊教育需要而导致的障碍同时亦能发挥其潜能。
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家长及教师是培育双重特殊资优生最基本的持份者、最关键的人物,双方的紧密合作有助于配合双重特殊资优生发展的特别需要。
家长是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倡导者
学校除了提供学习、天赋发展及社交情感方面的支援予双重特殊资优生,家长的支援亦不可或缺,家长其实扮演着——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倡导者的重要角色。不过,要让公众认识双重特殊资优生是非常困难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仍然有些教育工作者不理解双重特殊资优生的独特需要,这些教师认为他们有能力完成作业,但却可能误会他们是恃才傲物、懒惰、无心向学、甚至是反叛的学生(Trail, 2011)。
作为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倡导者,家长必须收集客观资料,明确地展示出学习、社交及情绪方面的问题如何影响其子女的学业表现。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紧记无论孩子的表现是否达到自己的期望,都必须避免指责孩子,在沟通过程中尽量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关注。这样,家长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便会向孩子示范了如何倡导自己的权益。
Dr Baum 及 Dr Owen(2004)把家长在资优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倡导角色区分如下:
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倡导者角色:小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有时家长可能是第一个察觉到孩子双重特殊资优特质的人。家长必须与教师及学校其他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并跟教师分享家里使用过而有效的培育策略,阐述孩子在家里怎样达到良好表现,这有助启发教师如何拟订合适策略,在课堂上应对双重特殊资优生的需要。如果初步的尝试无助于改善当前的情况,家长可能需要寻求全面的评估以了解双重特殊资优子女的情况。与此同时,家长必须为疑似双重特殊资优的孩子探索其权利,以物色社区资源,支援孩子的特殊教育需要。
在提供家庭支援给双重特殊资优子女时,家长须注意他们较喜爱的学习模式(learning style)。时间管理技巧及任务细分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把任务以可应付的部分来处理。有时当课业带来太大压力,家长可能需要预留一日进行消闲或促进精神健康的活动,让双重特殊资优生暂时轻松一下。另外,家长亦要表达对孩于天賦及才能的關注,以加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和社會能力(social competence),同時家長亦須以身作則,樹立關愛對社會負責的榜樣。在暑假期間,令孩子喜愛的課外活動也許比功課輔導班和補習對雙重特殊資優生的發展更為有利。
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倡导者角色:初中时期
在初中时期,许多不同种类的问题,甚至小学时期已解决的问题都可能重现。初中的课程要求更多阅读及写作技巧,及更复杂的执行功能技巧。同时,学童正努力寻找一个可以认同他们的朋辈群体,因为有些双重特殊资优生可能会隐藏他们的障碍,以融入群体。家长可能会发现子女正于依赖同辈和要求更大自主权之间挣扎。有些希望有良好表现的双重特殊资优生可能会放弃他们的社交生活或课外活动;而有些达不到学业要求的资优生则可能选择放弃在学业上作出持续的尝试。
在这个阶段,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家长有一个更复杂的角色。在每个学年的开始,家长应主动与相关的学校人员进行沟通以促进协作,协商出可使用哪些调适方法及策略于他们的子女。
家长必须让孩子懂得如何为自己发声,并协助他们在学校进行更多自我倡导。Dr Trail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2011):
- 协助双重特殊资优生了解自己的专长、弱点及学习风格,这样有助他们建立有效的策略,在学校取得成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并给他们机会告诉别人他们需要什么,方能在学校取得成功。
- 帮助双重特殊资优生培养必须的沟通技能,让他们能够有自信地表达自己,例如透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与教师安排会议及排练如何进行会议。
- 教导双重特殊资优生如何在群体中与人合作,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以及在有需要时作出妥协。
- 帮助双重特殊资优生了解如何面对挫折、自我克制及管理自己的行为。
在家里,家长是孩子的“功课伙伴”,而不是“功课纠察”。聘用补习教师可以帮助家长聚焦于孩子的专长。区分哪些任务孩子应能自己完成,哪些可能需要协助,有助于加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及创造更多成功的经验。家长亦可通过更广泛的社区活动(例如文学活动、理科研究、制服团体如童军及体育活动如空手道等),继续培养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天赋,同时亦让孩子与其他有共同兴趣及专长的友侪一同参与活动。
双重特殊资优生的倡导者角色:高中时期
在高中时期,许多双重特殊资优青少年不断接受新挑战——课程要求提高,学业压力增加,涉及综合技巧及组织技能的长文作业,为不善于用文字表达就读高中的双重特殊资优生增添不少压力,使他们陷入精神紧张状态。重要的考试、对升学及职涯方面的困惑,以及社交关系的发展,都使学校生活变得非常紧张。
家长及双重特殊资优生必须继续参与适当的活动及服务,当中包括为青少年而设的辅导服务。实习工作、独立研究及网上课程可以激励双重特殊资优生。即使当中可能面对失败,亦须让青少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自律的态度对他们持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家长须紧记要与这些青少年建立正面、健康的关係。明确表示关心子女的天賦及抱负,可以為家長帶來許多與子女溝通的機會。若青少年有抑鬱徵狀或感到迷茫,便需要尋求輔導支援。
尋找對雙重特殊資優生有所認識的輔導人員十分重要,因他們能夠了解雙重特殊資優生的專長及弱點。一些小組輔導活動可以讓青少年有時間反思,討論某些主題,例如對雙重特殊資優的身分認同、如何向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需要,以及研習歷史上成功雙重特殊資優人士的傳記等。與輔導人員合作,幫助雙重特殊資優生計劃未來,並設定符合他們的專長和興趣的事業目標,也是重要的一步。
家校合作支援双重特殊资优生
研究显示,家校合作对儿童的出席率、作业完成率及成绩均有正面影响(Henderson, Johnson, Mapp & Davies, 2006)。然而,对许多双重特殊资优生而言,学校生活可以是一个令人非常沮丧的经验。很多时候他们的弱点在学校系统中表露无遗,但他们的专长却只在校外活动中展示出来。教师很难识别其资优潜力,而家长则因为关注的事受到忽略或轻视而越来越沮丧。
Dr Trail(2011)提出一些改善家校合作的建议:
学校的角色:
- 欢迎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并了解家长的专长,让他们参与学校志愿服务;对他们的提升子女接受教育的贡献表示欣赏。
- 透过双向沟通及共同决定,致力于建立并保持与家长互相尊重的关系。
- 当资优生在学校遇到失败时,学校应该了解双重特殊资优生家长的挫败感及评估他们的需要,也需要知道有些家长可能也是双重特殊资优人士,并曾在其学校的生涯有过负面学习经验。
家长的角色:
- 倡导资优生子女的权益,但不要为他们解决所有问题或要求学校给予特殊待遇。
- 鼓励资优生子女学习独自处理困难,并学会自我倡导。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教育工作者协作,在家里运用所建议的方法和策略。
- 寻求社区组织及资源,以扩大子女在校外的教育机会,并让子女有机会与其他志趣相投及天赋相近的儿童一起学习及工作。
本文原文来自香港资优教育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