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恐惧到坚韧:宁夏高三学生春晓的地震后心理调适之路
从恐惧到坚韧:宁夏高三学生春晓的地震后心理调适之路
2024年9月25日以来,宁夏银川地区频繁发生地震,截至2025年1月3日,共记录地震56次,其中3.0级以上地震5次。1月2日,银川市更是发生了4.8级和4.6级两次较大地震。这些地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对正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春晓是宁夏某高中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三女生,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地震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地震发生时,教室剧烈摇晃,书本纷纷掉落,同学们的惊叫声不绝于耳。春晓惊恐地看着逃出教室的学生,大脑一片空白,满心都是对死亡的恐惧。
地震后的第一个晚上,春晓躺在床上,只要一闭眼,地震时地动山摇的场景就会在脑海中反复播放,噩梦连连,让她难以入眠。即使好不容易睡着,稍有动静便会惊醒,睡眠质量极差。白天到了学校,课堂上,老师讲题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她眼神空洞,时常走神,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地震那一刻。最近西藏某些地区也出现了地震,她很担心再次发生地震,曾经热爱的学习,如今也变得索然无味,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和复习资料,她提不起一点劲,书本翻开没几分钟,就又陷入发呆状态。
最近一次模拟考试,她因精力不集中,犯了许多低级错误,成绩一落千丈。看到试卷上那刺眼的分数,春晓的眼眶湿润了,她既为成绩伤心,更因无力摆脱现状而绝望。她开始害怕高考失利,害怕自己的梦想因这场地震化为泡影,焦虑如同藤蔓一般,将她越缠越紧。
面对这样的困境,春晓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她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首先,她选择通过写日记和与朋友倾诉来释放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她写道:“地震那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但我也明白,生活还要继续,高考也不会因此推迟。我必须学会与这种恐惧共处,重新找回学习的状态。”
其次,春晓重新布置了自己的学习环境。她和同学们一起动手,重新整理教室,贴上励志标语,摆放整齐桌椅,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学习氛围。在宿舍,她用简易书架整理好书籍资料,铺上干净被褥,每晚伴着熟悉书本入睡,从环境的有序找回学习的定力。
为了克服焦虑,春晓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她按照重要紧急程度划分任务,比如上午集中攻克数学难题,下午复习语文基础知识,晚上回顾错题。她还利用碎片时间,如课间、排队打饭时,背几个单词、回顾一个知识点,让忙碌充实内心,焦虑自会退散。
最让春晓感到温暖的是,她和同学们组成了学习小组。大家不仅交流课业,更分享地震后的心情。一起探讨物理难题时,也谈谈对未来的憧憬;当有人因地震阴影情绪低落,其他人给予温暖拥抱、鼓励话语,在互助中彼此成就,重拾信心。
当然,春晓也意识到自己无法仅凭一己之力完全克服这种心理阴影。她主动寻求了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她学会了更多专业的心理调适方法。比如,通过“四指练习”来激活积极回忆和情绪:用拇指按住食指,回忆安全踏实的感觉;按住中指,感受温情的联结;按压无名指,重温快乐的时光;按住小指,体会成功的满足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春晓逐渐走出了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她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状态,成绩也稳步回升。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调整自己,如何在压力面前保持坚韧的精神。正如她自己所说:“地震虽然可怕,但它也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春晓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最重要的是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情绪宣泄、环境调整、时间管理、互助支持和专业帮助,我们可以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对于正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这种心理调适的能力,或许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