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0: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广东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是本次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

背景介绍

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技艺、丰富的手工制品,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涵盖项目

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中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潮州工夫茶艺等相关习俗。

  • 2006第一批

  • 传统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 2008第二批

  • 传统技艺:

  • 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

  • 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 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

  • 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 民俗:

  • 庙会(赶茶场)

  •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 2011第三批

  • 传统技艺:

  • 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 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 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

  •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 民俗:径山茶宴

  • 2014第四批

  • 传统技艺:

  •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 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 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

  • 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

  • 民俗:茶俗(白族三道茶)

  • 2021第五批

  • 传统技艺:

  •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 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

  •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 民俗:茶俗(瑶族油茶习俗)

传承保护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44个项目已先后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12月18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典仪式在杭州举行。仪式上发布了《迈向可持续发展新未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传承杭州宣言》,这是该遗产项目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也寓意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进入新篇章。

申遗过程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作为中国新一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按照规定,每个国家每2年只能单独申报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浙江省作为牵头申报省份,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系相关14省,负责申报文本、图片、视频和社区知情同意书等材料的制作。

面对这个内容宏大、结构庞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项目,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攻坚,夜以继日、全力以赴。

其间,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及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成立保护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

在短短的四个月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人员撰写文本4万字,修改32次;梳理各省提交的社区知情同意书216份,经6轮修改,定稿83份;拍摄并收集视频素材3957段(总容量2159G)、图片1828张;制作成10分钟申报片,选定10张申报图片;精准翻译2万多字的申报文本、3万多字的知情同意书、1万多字的辅助材料及视频解说词和图片说明,最终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3月31日按期将申报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叩开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人类非遗大门。

2022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价值意义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拓展民众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认知,深化民众对中华文明发源发展的认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都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中国茶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