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袁希福创新“三联平衡”疗法,中药治疗磨玻璃结节显效
名中医袁希福创新“三联平衡”疗法,中药治疗磨玻璃结节显效
磨玻璃结节是一种在肺部CT影像上表现为模糊、密度增高的阴影,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炎症、感染或肿瘤等。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磨玻璃结节。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多年研究发现,中药食疗对改善肺磨玻璃结节有显著效果。
袁希福教授与“三联平衡”理论
袁希福教授出身于中原袁氏中医世家,是《袁世医方》第八代传人。他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科普分会副会长等职务。袁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诊治肿瘤类型已超71种。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袁希福教授创立了“三联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其病因可归结为“虚、瘀、毒”。治疗时不应只从局部入手,更要重视全身,调整和恢复机体整体状态,使其达到平衡。通过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促使病人体质状态得以恢复,自身的元气充盈,免疫力、抗病能力强了,就能从根本上不断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
中药食疗在磨玻璃结节治疗中的应用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成立了肺结节研究中心,在袁希福教授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防治肺结节的研究。该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案对各种类型的肺结节,包括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较大的肺结节以及生成较快的肺结节,都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能够预防癌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案例:中药食疗的效果
初国红:告别手术之苦
初国红来自江苏徐州,2020年初因持续咳嗽被诊断为右肺占位,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腺癌。他先后接受了右肺和左肺结节切除手术,但半年后又发现右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尝试中药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中药治疗,初国红的睡眠得到改善,身体逐渐恢复力气。继续服用中药后,他的体质和精神状态明显好转。2021年2月复查时,右肺下叶的磨玻璃结节有所减小,骨扫描及头MRI未见异常。此后,他坚持服用中药并定期复查,结节未再明显变化,体重也增加了10斤。
吴阿姨:从绝望到希望
吴阿姨在2012年被确诊为直肠癌,经过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2015年发现左肺结节,病理显示为左上肺转移性腺癌。二次手术和化疗不仅副反应严重,还发现右肺出现新的结节。
在同乡的介绍下,吴阿姨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在坚持服药三个月后,右肺结节消失了。此后,她每年坚持春秋季巩固用药,病情一直稳定。
中医治疗的注意事项
- 专业指导: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辨证施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警惕虚假信息:目前关于肺结节的虚假信息和诈骗话术较多,如“吃某种中药就能治愈”、“某种检查能确定结节性质”等,患者需要提高警惕。
- 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西医的影像学检查、手术等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袁希福教授的“三联平衡”理论为磨玻璃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中药食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结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