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驱动科研突破,清华长庚医院交出十年亮眼答卷
医工交叉驱动科研突破,清华长庚医院交出十年亮眼答卷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建院十周年之际,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绩单”:获得纵向资助科研项目430余项,承接临床试验400余项,授权专利241项,实现成果转化金额近千万元。这背后,离不开医院秉持的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理念,清华长庚医院已经成为全国三级医院中的一颗耀眼“新星”。
十年来,医院在张萍副院长的带领下,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她回忆起医院刚建时科研基础薄弱、平台欠缺,临床医生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几乎无法兼顾科研,这种“裸奔”的状态促使她与院长董家鸿共同制定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张萍指出,医疗服务固然是医院的根基,但科技创新将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借鉴欧美医院的模式,清华长庚积极布局相关科研平台,成立医学研究中心(MRC),搭建起从科研成果产生到转化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MRC涵盖临床转化科学中心、医学数据科学中心、临床药械试验中心和健康科技研发中心等多个核心模块。这些中心不仅为医院内的科研人员提供公共服务平台,还为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与方法学指导,确保科研成果的稳步转化。张萍表示,在短短三年内,医院的纵向科研经费从几千万飙升至1.4亿元,增幅近四倍。
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理工背景,清华长庚医院在医工交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2016年,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成立,推动了多项医工交叉项目的落地。这些项目不仅获得了可观的资助支持,更为清华大学的前沿科技成果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
医院近期推出的科研门诊系统,使临床医生能够直接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以便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这种“点对点”的合作模式,使得理工科教授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技术和需求实现了精准对接,形成了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
张萍坦言,科研绝非一日之事,而是需要持续的人才积累。为了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清华长庚医院不仅采取引进顶尖科研人才的策略,还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青年人才基金,为优秀青年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医院希望能将更多的年轻力量培养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者。
未来,清华长庚医院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医工交叉的深入发展,实现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的高效衔接。随着医院科研团队的不断壮大以及平台建设的完善,清华长庚医院有望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迎来更多的科研突破,推动中国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此举不仅会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诊疗体验。
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中,清华长庚医院正在谱写着一段医工结合的新篇章,成为中国医疗服务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